伊索寓言中,那個滿懷希望的女孩,頂著牛奶往市場的途中,先計劃將賣牛奶所得,買一斤雞蛋,雞蛋可以孵出十隻小雞,十隻小雞養大可以賣掉,賺的現金再買二桶牛奶…。於是一桶牛奶,在不遠的將來,會變成二桶、四桶、八桶,然後小雞的數量,也會十隻、二十隻、四十隻、八十隻的等比增長,富有的日子,幾乎就在眼前。
賣牛奶女孩,在短短的路程中,已用「簡單的數學」,輕易地編織起美好的未來。小朋友看了這個故事,也會覺得有趣,或許說不出所以然,但他們心裏,應該也感受到,那個女孩的無知及不切實際。
散戶在投資時,常常會沈溺在自己編織的夢想,不願面對真象。我稱這個叫「賣牛奶女孩症候群」。
原版童話故事中,她不願(或不懂)面對的真象是,如果僅靠一桶牛奶,可以透過交易,變成十桶。那為什麼其他人不這麼作呢?如果其他人這麼作,市場理應到處是牛奶賣。如果到處是牛奶賣,牛奶價格應該會跌到,無法以一桶換得十隻小雞…。
是賣牛奶女孩不懂經濟學嗎?如果得懂經濟學,才能體會這個寓言的妙,那麼我八歲女兒聽到這個故事時,就不會開懷大笑了。
潛意識中,我們都會有「為什麼其他人不這麼作呢?」的聲音響起。這個理智的聲音時常被壓仰,因為我們寧取虛幻的空想,也不要殘酷的現實。這就是「賣牛奶女孩症候群」!
打開電視,「老師們」推薦的股票動不動就飆個五六七八支漲停,拿起會員的對帳單,證明加入金鑽會員,一個月不到,五十萬本金已經變成二百萬了。同樣的戲碼,歷久不衰,永遠有人拿起電話加入會員。想像自己資金一個月後要翻個四倍,原本國產車,年底來換個雙B進口車。老房子住膩了,打算明年改住豪宅。
腦筋的算盤算得飛快,卻不會(不願)算到如果一個月報酬只要有100%,一年複利下來,本金至少翻上2000倍,「老師」拿你交的10萬金鑽會費,自己操作年底就有2億。何必花錢租頻道,每天講得口沫橫飛賺你的會費?
金錢世界,總有不同的故事,迷惑不同的人。不受「老師」利誘的,被一個「從二十萬到十億」的傳奇故事吸引,爭相投入期貨市場。在股市受過傷的,開始迷戀基金達人「大賺800%」的投資哲學。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市場,相同的結局。
「賣牛奶女孩症候群」總在我們某個基因蟄伏,當我們貪念一起,腦中那個專管邏輯計算的部位,就朝一個全然荒謬的方向前進。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