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22

三分鐘就懂理財—本業之外的投資(二)

當非專業投資人面臨本業外再投資時,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外行

作紡織貿易的,怎麼判斷太陽能市場的未來發展?

從事醫療工作一輩子,從何評估MOU對台灣上市金控公司的影響?

經營餐館的老闆,要如何看待電子書這樣全新的產業?

##ReadMore##

回到投資的本質,我們今天花一塊錢,期待的就是這塊錢,將來能怎麼幫我們生錢。

這個生意靠什麼帶來收入?

市場成不成熟?

直接與間接的競爭對手是誰?有沒有競爭力?

公部門(政府)的政策將如何影響這個生意?

收入扣除成本費用稅金,還留下淨利的機會有多大?若有,會有多少?

在本業的領域問上述同樣的問題,尚留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使得我們必須戰戰競競的思考,何況非本業!

除了外行,第二個遇到的問題是,在資本市場上標售的獲利機會,如何判斷真假。(也就是上篇提到的第二個理由

非專業投資要解決上兩個問題,不用訓練自己第二、第三、第N專長,更不用去考會計師到上市公司作實地查核。

當我們把上面這個圖(即會計上的損益表概念)的道理,放大到幾百家上市公司、整個國家、甚至整個地球這樣大的經濟體,就同時足以分散個別公司單一產業風險。進而可以穩健的享有這麼大規模經濟體的成長

個別公司的風險很大,統計上七成公司在前兩年消失,多數渡不過前五年。能經營超過十年以上的,其實不到百分之一二。

產業的更迭,也快的令我們難以捉摸。

還記得光碟片公司,曾經是台股股王嗎?

二十世紀初,美國最賺錢的行業是生產馬車馬鞭之類的,後來汽車普及,三大車廠橫霸數十載,到今天,你看好通用汽車嗎?

不過回到現實,大部份投資人還是喜歡追逐一個獲利的夢想,所以總是會有各式各樣的概念股吸引著我們。

準備下手投資之前,不妨再把這篇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