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英文為Trilogy,源自古希臘劇作結構。近代電影作品,如「教父(The Godfather」、「星際大戰(Star Wars)」也採用三部曲的形式。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
「A trilogy is a set of three works of art, … are connected and can be seen as a single work, as well as three individual ones」
(三部曲為一組三部的藝術創作…彼此關連,各部可獨立視為個別作品,亦可視為完整創作)
三部曲中,各部可單獨抽離,供人細究,但三部合一,則結構更形完整,憾動人心的強度及張力,不只三倍。
投資決策也有三部曲---「標的選擇」、「資金管理策略」、「風險管理」。
散戶99%的心力,都放在「標的選擇」。主流媒體則順應之,強化之。投資決策,若欠缺後面兩部,要談「成功」,難如登天。
舉一個沒有學術研究支持的例子:
股票市場上,流傳「二八法則」:賠錢的散戶佔八成,只有二成賺錢。
持有期間若不長,股票上漲下跌的機會是50%:50%。考慮交易成本,賠錢的散戶也不至於到八成。
若把持有期間拉長,投資人可參與公司成長(領到配股配息),便有機會可以獲得股市平均9%名目報酬。但上述統計,可能忽略了生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所以兩者,理應在某種程度上抵消。若一起考量,也很難讓散戶的勝率,從五成驟降至二成。
除了「標的選擇」的決策,「要買多少」、「何時加碼」、「何時出場」、「是否避險」、「怎麼避險」…等。都是一般投資人,可以容易理解,將影響其投資績效的因素。但有多少人,真的去研究這些議題?
放眼所有媒體,除了「標的選擇」,極少提供投資人,關於如何落實「資金管理策略」及「風險管理」的方法。這大概說明了,散戶總是賠多賺少的原因。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