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4

三分鐘就懂理財---HOW 平衡的原則

(儘管在三分鐘就懂理財---WHY 為什麼理財中,已經提這個個觀念,但我還是再花一篇來強調,因為我認為它太重要,又太容易被遺忘)

為解決時間差,我們尋求工具「存放」資產。

若存放的同時,能創造收益,甚至收益大過本業產生的金流,那真是一顆石頭兩隻鳥,不只摸了蛤仔,還洗了褲子,有這個本事的人,可以認真考慮挑戰「專業投資人」領域。

但若不能兩全時,要記得,平衡才是你的原始目的,而不是創造

##ReadMore##

也就是當平衡與創造有了衝突,要很斷然的取平衡,棄創造。

不要一時貪心,鬼迷了心竅,聽信市場沒有根據的說法,反而賠掉了大部份本金,空耗在本業上的收獲。

 

其實背後的道理是容易理解的。

我們投入大部份的時間、精力在本業上。從專業能力的養成,到人脈的拓展,都繞著個人專業。

因為這樣的聚焦,如此的努力,我們賺得穩定的現金流。

卻有不少人期待,只靠著週末隨手翻一下理財週刊,看一下理財頻道,就會獲得比本業更好的收益?

這是為什麼,反而多數的「非專業投資人」,在「存放」的過程,不只沒有創造額外的收益,反而虧損。

最後只得在本業上,花更多冤枉的時間來彌平。

 

跟斯斯一樣,先求不傷身體,再講究效果。

「非專業投資人」理財,先求「平衡」再談「創造」

要達「平衡」,就不能不面對各種工具的風險,當然就得花時間去了解它們。

不過,只要誘之以「創造」的利益,在金融商品前,人們往往忘了風險、懶的了解。當然,「平衡」的初衷,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2009/10/23

三分鐘就懂理財---WHICH 什麼理財工具最好?

要回答「什麼理財工具最好」這個問題,先看一個例子:

藝壇大姐大大張小燕,被問到這次金融海嘯造成多少資產上的損失時,答案是:零。

原因是她一輩子不碰股票、基金,只放定存。

##ReadMore##

這個報導,在金融海嘯掃掉不少人多年心血之際,就有了新聞價值。

但07年底到08年中,原物料大多頭、原油飆上150,拉美東歐基金履破新高,通膨壓力大增之際,有誰會覺得定存是個好工具?

所以,理財工具的選擇,不應該看股價指數的漲跌來決定,更不容讓媒體報導左右。

回到理財的初衷:

  • 收支的平衡

(因為收支有時間上的落差,所以我們要找地方「存放」。)

 

如果本業創造的收益,遠遠大過第一、三階段所需的支出,就算存放工具沒有收益,被通膨侵蝕掉的部份也不足為慮時,能不能平衡時間差,就只剩工具安不安全的考量了。

因此實質收益其實為負的定存,也會是張小燕小姐的好選擇。

但如果認為定存完全沒有風險,那也不夠宏觀,特別在全球化後,變動特別激烈的金融環境。

冰島的例子近在眼前,拉脫維亞也笈笈可危,現代人若還是盲目相信,定存加上政府出面擔保的存款保險,將提供100%的安全保證,無知程度跟連動債投資人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任何理財工具都有未來的不確定性也就是「風險」。理財行為求的是「風險/預期報酬」的對價而不是期待一個沒有風險的工具或是有人會幫我們免費承擔風險

莫忘初衷:

無論是單一工具,或是眾多工具的組合(資產配置),能讓我們安全的達到「收支平衡」,就是好工具!

2009/10/22

三分鐘就懂理財---WHAT 用什麼工具理財

用什麼工具來解決這兩個基本的理財課題?

  • 收入的平衡
  • 收支的異常狀況

 

前者可應用的工具有:

存款、跟會、債券、股票、基金、黃金、不動產、保險、孝順的兒女...等。

對治第二個課題,可憑藉的工具只有三個:

##ReadMore##

 

 

 

 

保險、保險、及保險

----------------------------------

我們先談「收支異常狀況」的對治,為什麼僅列出「保險」這項工具?

若我不小心出了車禍,導致收入中斷,提用銀行存款來支應,不也是方法之一?

將「過去」收入暫存在「銀行存款」,「現在」因故提出花用,我還是將它歸類在「收支在時間差上的平衡」。

因為這個作法,並沒有「轉嫁」風險。

真正的保險,是現代社會互助精神的表現,透過商業機制,大家集資來支援遭遇不幸的人。

沒有互助精神的「保險」商品,只是虛有保險之名,而無保險之本質。

不幸的是,現在的保險商品大多屬於這類。

----------------------------------

回到第一個課題。

上面列舉可用來「收支平衡」的工具不少,而且絕不只有這些。

這些理財工具,容後再逐一詳加探討。

至於那一個最好?並無標準答案。

沒有道理股票一定比定存好,或是不動產絕對優於公債。

每個人不同的客觀狀況,會有不同的答案及選擇。

三分鐘就懂理財---WHY 為什麼理財

「非專業投資人」理財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 收支的平衡
  • 收入的異常中斷

##ReadMore##

以理財的角度,人生分成三階段:

  1. 養育期
  2. 工作期
  3. 退休期

 

主動金流收入的,只有第二階段。

第一、第三階段都只有開支,沒有收入。

第二階段的收入,一定要大於開支,才能有結餘,用來支應第一、三階段的現金淨流出。

第二階段存下來的錢,與一、三階段要花的錢,有時間上的落差,所以我們要找地方「存放」。

「存放」最重要的目的,在平衡時間差,而不是創造收益。

以上談的是正常的狀況。

但人生無常,計劃趕不上變化。收入及開支,會有意外狀況產生。

例:

生病造成收入中斷、開支增加。

家庭經濟支柱意外身故。

...等等

都會破壞上圖原本的金流結構,所以要透過理財手段來減低意外造成的衝擊。

 

解決這兩個問題,就是理財的根本動機。

2009/10/21

三分鐘就懂理財---WHO 誰在理財

誰在理財?

答:「非專業投資人」

這個系列是寫給「非專業投資人」看的。在本系列中所揭櫫的理財原則,都是站在這群人的角度,以期符合這群人最大利益而規劃的。

##ReadMore##

那些整天在證券期貨公司打滾,希望靠當沖、操作致富的人,及理財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都不適合看這個系列。若執意服用,造成身心財產上的減損或傷害,本部落格一概不負責。請自行退散!

那麼,什麼是「非專業投資人」

資產創造過程與金融操作無關的人,就是「非專業投資人」

這些人的特色是,生涯階段的現金流入,是用自己的時間、專業、人脈換來的。既與證券的買低賣高無關,保險買100萬或100億也不會影響收入。

公務員、醫生、老師、作家、工程師、大部份的上班族、中小企業主,就是「非專業投資人」。

基金經理人、保險業務員、證券營業員、銀行理專、整天在號子混的退休老伯伯,就是「專業投資人」了。

三分鐘就懂理財---導言

有朋友私下反應,原來規劃為「非專業投資人如何理財」的舊文,不是不想看,而是認真看了還是不懂,更不用說要實踐。駑鈍如我才突然大悟,問題在我寫的不夠淺顯易懂。

今後來嚐試一下「三分鐘就懂理財」的系列吧。

2009/10/20

版主碎碎念--20091020

這BLOG本來宗旨是放在「非專業投資人財富管理原則」上的,但這波風暴加反彈,證明這種冷門又不刺激的觀念宣導,不只沒人愛聽,更少人能落實實踐。

新來的讀者,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翻翻舊文。若真有疑問再討論。

##ReadMore##

現在慢慢轉型成版主自己的投資筆記。

目前是把不用太耗時整理圖表的部份放上來。但並不求看的人知道我在想什麼,或為讀者解讀背後的意義。

這不過是為我自己資產而為的努力,不對任何人負責。

最近因為有朋友找我,為金融從業人員(保險、理專、證券營業員)開設總體經濟及媒體導讀的課程,因此會花一點心力把一些數據的圖表整理出來,方便課程使用。但背後的解讀或看法,一方面沒有時間全部打上來,另一方面一定會有時間差,怎麼用?可不可以用?請自行衡量。

----------------------------------

這兩週的財報,大部份都優於預期:

  1. IBM、APPLE、Catapillar....
  2. 最亮眼的族群是金融,如高盛、摩根大通等。

推動美國經濟的火車頭:消費、房市。卻都是壞消息。

  1. 新屋開工本月持平,維持在歷史低檔。
  2. 建照核發衰退1.2%。
  3. 與去年比較,新建獨棟(Single-Family Home)減少28.2%,公寓(apartment & Condos)減69%。
  4. 失業狀況還是看不到改善的跡象

分析內容,企業獲利好是來自兩個因素:

  • 救市政策的效果,如減稅、補貼消費(Clunker Rebate)...等
  • 企業重整。如裁員、節縮成本花費等

前者都在最近陸續到期,對舊車換新車的補貼本週到期,不太可能延期。首購成屋的減稅期限將屆,目前房地產業者在積極遊說國會延期。成不成還在未定之天。

後者已發生,並對未來消費潛力造成明顯威脅。

消費不行、企業投資差,GDP剩公部門及貿易逆差。

美貿易逆差是有不小的改善,縮減的進口,對那個國家衝擊最大,天知地知就自我感覺良好的台灣人不知。

以各級政府的財政狀況來看,要靠公部門比登天難。

經濟衰退遠離?八字只有半丿。

 

第二個冰島隱然成型了!

2009/10/19

暫代耐久財先行指標的公司財報

本週有幾家重要的公司財報要公佈,可以某種程度暫代耐久財數據:

Caterpillar Inc.

公佈日期:10/20

##ReadMore##

市場預期每股賺7分(去年1.39美元)

目前公司的看法:中性偏多

結果揭曉:

  • 64美分/3Q(有21美分來自稅務優惠)
  • 全年預估1.85-2.05/股
  • 第三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減43.8%
  • 營收減,淨利反增,因為裁員等的成本控制手段
  • 明年要漲售價2%

 

 

Du Pont

公佈日期:10/20

市場預期每股賺33分(去年56美分)

結果揭曉:

  • 44分/股
  • 營收較去年衰退20.2%
  • 全年預估1.95元/股
  • 淨利成長主要來自原物料及能源價格的下跌
  • 公司預估要到2012年才會回復2008年的獲利能力水平

 

Stanley Works Co.

公佈日期:10/21

市場預期每股賺0.62美元(去年賺2.06美元)

 

Freeport-McMoRan Copper & Gold Inc.

公佈日期:10/21

市場預期每股賺1.29美元(去年賺1.31美元)

目前公司的看法:中性

 

Boeing Co.

公佈日期:10/21

市場預期每股虧2.11美元(去年賺0.96美元)

目前公司的看法:非常的「保守」

結果揭曉:

  • 虧2.23美元/股
  • 去年營收是賺96美分
  • 2009全年預估獲利為1.35-1.55元/股(沒看錯,是獲利!!!!)
  • 毛利及現金流都比預期的要好! 

 

3M Co.

公佈日期:10/22

市場預期每股賺1.16美元(去年賺1.41美元)

目前公司的看法:中性

 

Dow Chemical

公佈日期:10/22

市場預期每股賺4美分(去年賺60美分)

 

結果揭曉:

  • profit =63美分/股
  • Q3 Revenue 下跌22%
  • Q3的原物料及能源成本比Q2上揚$618 million,但較去年同期下$3.5 billion
  • Q3減少了$380million的structural cost,超過併購Rohm & Haas的cost synergy goal (年初花16.5billion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