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5

三分鐘就懂理財—經濟單元的獲利原理(2)—擴大利潤Enlarge the Profit

經濟單元如果不是追求淨利的最大化,至少也得避免虧損。

會這樣講,是因為我們把政府、家庭都包含在經濟單元的範圍內。

##ReadMore##

但對公司及企業來說,追求淨利的最大化,就是它們的天職。

有兩個方法可以擴大利潤:

  • 增加收入(開源)
  • 減少費用成本(節流)

 

積極的方法是開源,就是使盡全力,來提供消費者需要的商品或服務。

不但希望賣的多(量),更要賣的貴(質)。

減少支出,就是儘可能的用最少的資源,達到相同的收入目的。

 

在政府功能彰顯(非指管制)的自由競爭市場中,企業的利潤越大,代表對社會的貢獻的越多

2010/2/4

三分鐘就懂理財—經濟單元的獲利原理(1)—淨利Profit

在我們進一步介紹投資工具之前,先簡單說明一下經濟活動的獲利原理。

大至政府,小至家庭與個人,如果按會計原則編製,都可以作成如下圖的表:

##ReadMore##

 

在特定期間(通常以一個月為單位),收入減除費用成本,經濟單元可以取得淨利

收入來源可以是販賣實體商品,或是提供服務與時間。

費用及成本,就是維持經濟單元生存,及為了提供商品、服務的必要開支。

收入必定要大於費用及成本的和,才會有淨利。短暫一兩期或可虧損,但長期一定得如此,否則公司將倒閉,政府會跨台,家庭也會破碎。

 

這個圖的架構,其實就是財務報表中: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的結構。

2010/2/2

三分鐘就懂理財--Where the Money From? 報酬從何而來?

投資人從各種不同存放工具得到報酬,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債券得到債息

持有股票獲得股利、股息

放在銀行存款,不管是活期存款還是定期存款,會拿利息

##ReadMore##

表面上看起來,不同存放工具,有不同名目的報酬。但追根究底,所有錢的來源可以歸一,那就是來自:

世界經濟的成長

如果經濟停滯,公司無法運作獲利,銀行無處放款賺取利差,企業體無獲利機會就還不起債息,政府收不到稅金,公債早晚也無力償付。(或者付出的鈔票已失去價值)

 

這個道理看似簡單易瞭,但從投資人的行為上,可以知道有不少人並沒有體會這個事實:

怕股票風險高的人,卻有十足的信心,保險公司會永遠如期給付保單的慈息。

不敢買基金的人,相信銀行定存將必然得到保障。

深信世界經濟就要嚴重哀退的人,勇於進場高收益債券。

 

格局大一點來看,投資人是用不同投資工具,透過不同工具發行者,來直接間接參與世界經濟。最終的風險,其實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