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4

愛曼牛(Emmanuelle)夢遊仙境—牛市旁的幻象與騙局(五)

過去二年以來,有不少業界的朋友,尋問我是否願意"幫客戶規劃基金配置"(這一句是寫給主管機關看的,大家問的就是有否”代操基金”),而且後面往往故作神秘狀的加一句:可以抽績效費哦。

而最近一年,也陸續有一些客戶問起,讓同事、朋友介紹的”基金高手”代為操作,是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介紹人很滿意這陣子的報酬率,抱著”呷好道相報”的心情,推薦給他。

代操基金,這四個字,我反覆思量,是很吊詭的。

投資人會買基金,某種程度是承認自己沒有選股能力,因此委託專業投資人,代為選擇標的及進出場時點。而我們付出的手續費、管理費、保管費..等,就是購買專業能力及時間的代價。當然,基金另一個重要的價值,在於小金額投資者,可能容易透過基金投資,有效分散非系統風險。

如果投資顧問,依其對金融環境及基金的了解,按照投資人的生涯階段,幫他釐清可承受的風險,甚至作好其基金組合的核心/策略配置,不正是投資顧問所應彰顯的價值嗎?但如果只是利用多頭時機,找個名目再撈一筆,那就太不應該。遺憾的是,隨著多頭延燒,”代操高手”就如雨後春筍冒出,然後厚顏的跟客戶拿特定百分比(通常是20%)的績效費。

投資人第一個應該拒絕的理由,是這類約定報酬/風險的不對稱

這類型代操基金的約定,若有正報酬,則投資人被拿走20%(或任何特定百分比),但虧損時,則全數自行承擔。在不考慮投資基金的費用及成本,能讓投資人賺取股市長期的報酬(暫設9%),則投資人自行儘可能分散基金的標的,就會接近那個數字。但若在多頭時少賺(被抽走)部份報酬,而在空頭全數吸收虧損,那麼,該數字就會下修若干個百分點(假設變為7%)。

那麼9%至7%的差額,就是投資人無端付出的成本。

為什麼稱之為”無端”付出的成本,因為績效費的計算基礎,並不是指”超越大盤”的績效。假設股市在多頭給了投資人30%的報酬,而合併空頭的平均值,為9%。但如上的約定,會讓投資人在多頭時,只拿到了24%的報酬。合併空頭的平均值,就變成7%。要賺到平均值的30%,投資人自己來就好(充分分散即可),根本不需要什麼”高手”。

 

也許有投資人認為,我就是不想分散啊,我只要找相對強勢的基金,所以需要專家幫我找到”超越(全球)大盤平均值”的標的。那麼,代操條件應該至少修正為〔超越全球指數平均值的部份,才拿20%績效費〕。延續上面30%的假設,當”高手”為你配置的基金組合,創造超過30%,才有資格拿績效費。

當條件修正成超越平均值,才談績效費時,是否值得一搏呢?投資人不妨換個角度,假設自己是被委任的操作者,如果要打敗平均值才有錢賺,那我何妨全數壓在風險最高的標的。例如過去三年的:中國拉美等。反正若不幸反轉,虧的也不是自己的錢。這時,那有心思去想那種配置比較符合投資人的生涯階段。若是快退休的,將半生奮鬥都賠在這種不肖的交易中,豈不冤枉?沒有考慮投資人,可(應)承受風險程度,是拒絕的第二個理由

若將條件再修正為〔超越全球指數平均值的部份,才拿20%績效費,若賠錢,代操者應一同承擔某個百分比〕,以避免代操者不將風險納入考量。你放心,這時,所謂”高手”就會另找標的,放棄這麼龜毛難搞的客戶。畢竟,所謂基金代操高手,99.99%不過是在多頭中末期,才出來招搖撞騙的不肖之徒。這是投資人拒絕的第三個理由

2007/12/20

愛曼牛(Emmanuelle)夢遊仙境—牛市旁的幻象與騙局(四)

「愛曼牛(Emmanuelle)夢遊仙境—牛市旁的幻象與騙局(二)」中,我用了一句話評論「衝衝衝理專」:

不要懷疑她的準度,因為,她還蠻準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讓我們先來檢驗在上一篇中,她喊進的三支基金走勢圖

 

 

儘管喊進理由多麼不相干,多麼不合理,當時喊進的三支基金,到今天為止,都有兩支讓投資人有正報酬,只有景順韓國小賠。(若不考慮申購費用及成本)

 

在多頭市場上,我可以說:

在李明博大勝528萬票的激勵下,亞力山大無預警關閉全省健身中心,全體會員以下降揳型,在大中至正牌樓下集結,引含強大的動能。而台北市選委會二階段投票的跳空缺口,更因蕭薔低胸肚兜造就的V型反轉,進一步有效將市場浮額殺清,因此,現在就是最好的進場時機!

 

結果就是讓你真的賺到了錢。

賺錢的原因,真的是慧眼獨具?還是純然運氣?以結果論來說,多頭市場就是大家樂。投資人樂、理專樂、投資顧問樂、金融機構樂。百家齊樂!

誰是真的有實力的人?要看一致性(Consistency)。(延申閱讀請按此

至於多頭市場,沒有人想要檢驗一致性,誰最敢喊衝,到頭來就是最大的贏家,因為都重壓在風險性最高的市場。

那麼反轉的時刻呢?

台灣先生喊上看一萬二,結果先下修二千點,解釋的理由是馬英九可能被判刑。

某大外資首席經濟學家,喊中國要硬著陸喊了四年以上,現在在媒體上,頭銜依然是”前首席”。(2004版本2005版本2006版本2007版本)(總有一天等到你嗎?)

 

理財界多的是達人、首席、股神,多頭市場就是雞犬昇天的好光景,連理專都成了鐵版神算。

非專業投資人的你,願意用你的身家去賭嗎?戒之!慎之!

2007/12/19

愛曼牛(Emmanuelle)夢遊仙境—牛市旁的幻象與騙局(三)

市場目前氣氛沈重,散戶斷頭聲不絕於耳,在這樣悲慘的氣氛下,讓我們來看看「衝衝衝理專」美國篇,助興一下,旨在提供娛樂,沒有惡意,大家看過笑笑就算。

 

「衝衝衝理專」美國篇:

9/20  標題:再猶豫不決,多頭漲勢不會等你的!

 

這封EMAIL,光這段我反覆看了好幾遍,實在看不懂在講什麼,應該是我總經沒學好,不太了解這高深的邏輯,不過現在才知道,原來次貸是因為”FED基準利率太高,讓人繳不出房貸因此違約”,那美林及花旗下台的CEO應該要有guts一點,回來抗議復職,要不然就太娘了一點

原來要GDP轉負才是衰退,那台灣媒體整天在靠夭什麼?美國GDP1999年=4.4,2000年=3.7,2001年=0.8,2002年=1.6,都是正的啊。S&P500從2000年的1552高點跌到2002年的775點,跌掉了50%強,這個應該是上文所謂”那是以後的事”,反正現在進場,你一定讓我出在高點的意思嗎?

哇咧,不是在講美國經濟,怎麼講到拉美了?應該是我比較沒有世界觀,以管窺天,難怪看不到你看到的”眼前有錢可賺,且是非常明顯的買進訊號”,沒有了你,我就不可能”先賺它一筆”,真是上輩子燒了好香,上天派了你這個股海明燈,萬幸萬幸

 

這盞明燈,還真是明中之明,燈中之燈。連未來淨值要漲多少都難逃你的慧眼

看到這裏,我眼淚再也忍不住,從眼框中,如濤濤的黃河,滾滾奔流下來。美國,拉美,礦業,韓國的未來漲幅,都在掌握之中(原諒我上面的不敬,只用了””,正在考慮要不要改””或”上人”之類的)

我不只總經沒學好,連技術分析都自嘆弗如,我老師怎麼從來沒教過我這樣的名句。”如果歷史會重演,K線絕對有用。如果人心不會變,歷史就會重演”。啊~~~~~~妙極妙極。我一定把它印出來貼在Monitor前,每天細細品味。

”即使玩短線也要賺一個波段在走”,原來”短線”跟”波段”是要合併連用的啊,我一直誤會波段是長線的事,看樣子我老師誤我太深,今得有幸,讓你一句話,打通我的任督二脈,除了眼淚,我鼻涕也追隨眼淚哥哥的腳步,如沓沓的馬蹄,狂奔不止。

”修正完後的股市,總是吸引人的”<--但如果一路修正50%,那什麼時侯要進場啊?已進場的,是不是”大家可以自設停點”?

”但是有進場的人現在就能享受上漲收穫的樂趣”<--是跑三點半的樂趣嗎?

次貸認列金額

次貸房貸已浮上枱面的認列金額:

金融機關 認列金額(USD) 日期 新聞標題及連結
Deutsch Bank 31億 10.3 德意志銀行Q3減記31億美元資產
MerillLynch 84億 10.26 次貸影響 美林6年來首度虧損 The Economist:還有更多未爆彈

AIG

98億 10.26 分析師稱美國國際集團AIG可能可能承受98億美元的次貸損失
Nomura(野村) 6.2億 10.26 次貸再起衝擊波:美林野村均報虧損
UBS 34億 10.31 美次貸危機將拖累瑞士銀行第四季度業績
BNP Paribas 4.3億 11.8 Paribas表示,資產價值減記與次級房貸市場的緊急預備金讓獲利降低3.1億歐元
MorganStanley 37億 11.8 同上
Bank of America 30億 11.13

BofA $3B Writedown Adds to Credit Angst

BearStearns 12億 11.14

Bear Stearns Taking Additional Writedown

Barclay 27億 11.15 Barclays @2.7bln writedown than feared
Freddie Mac 20.2億 11.20 美貸款公司Freddie Mac引爆次貸災情 Q3虧損20.2億美元
CitiGroup 150億 11.21 花旗或再衝減150億美元資產
RBS 12億 12.6 RBS to writedown 1.25billion pounds due to subprime
UBS 100億 12.10 UBS writes down 10bn US
Washington Mutual 16億 12.11 Mortgage Crisis Forces Big Cuts at WaMu
Swiss RE 10.6億 12.11

Swiss Re loyal to troubled unit, sees fast buyback

Morgan Stanley 94億 12.19 Morgan Stanley Post Loss on 4Q Writedown

2007/12/18

認識保險商品-保證保一定保來就保

最近台灣保險市場上出現一種訴求免體檢、免告知,一定承保的保單。由於這類保單是台灣市場首見,而且接受重病患者(甚至癌症患者)的承保。有不少朋友懷疑這類保單到底是不是另有陷阱,或者條件太好,以致令人憂心它的合法性,因此,特著本文加以剖析。

目前保險公司送金管會備查的類似保單有三張:

一、美國人壽(AIG)常青終身壽險(95.3.31美壽精字第95021號函)

二、中泰人壽(ACE)永保安康終身壽險(95.9.28中泰精字第950028號函)

三、康健人壽(CIGNA)常樂終身壽險(95.8.31金管保二字第09502104380號函)

附上備查函號,就表示這類保單的確是合法的。

三張保單大同小異,主要架構如下:

一、承保年齡50~80歲(美國常青終身壽險最高到75歲、中泰最高到80歲、康健最高到70歲)

二、免體檢、免告知 (是為癌症、肝硬化、中風、殘障、植物人…可以承保的原因)

三、終身繳費、終身保障

四、保額10-100萬

五、非因意外身故,投保兩年內,給付[累積已繳保險費]。超過兩年,給付基本保額

六、若因意外身故/全殘,投保兩年內,給付基本保額。超過兩年,給付兩倍保額。

七、若因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身故/全殘,投保兩年內,給付兩倍基本保額。超過兩年,給付三倍保額。

基本上,它的給付條件整理如下表:

身故原因 兩年內身故/全殘 超過兩年身故/全殘
非因意外(自然,疾病) 累積已繳保費 一倍保額
意外 一倍保額 兩倍保額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兩倍保額 三倍保額

 

例如:

甲女士五十歲投保一百萬,年繳保費為33,600元。則其給付結構為:

身故原因 兩年內身故/全殘 超過兩年身故/全殘(註1)
非因意外(自然,疾病) 35,482 100萬
意外 100萬 200萬
搭乘大眾運輸 200萬 300萬

 

因此,這類保單雖然主訴免體檢、免告知、任何身體狀況都一定會承保,卻以兩年的時間,用來作為避免道德風險的防火牆。也就是那些有立即生命危險的病患(如一發現癌症就是末期的患者),也可以承保的原因。

對於已經是不良體(曾患重症或有慢性疾病),老是被拒保或加費的人來說,這類保單或許是唯一的選擇,但其實它並不太有實質的保險轉嫁精神。而若有幸帶病活得很久,則”終身繳費”將會變成沈重的負擔。若不持續繳費,將面臨保單失效的兩難處境。

 

我對這類保單並沒有好感(純個人主觀意見),重症患者一旦活過兩年,繼續存活的機會很大,但醫療負擔不見得減少。帶病投保此類保單,兩年內身故只有些微的利息,超過兩年,又變成尾大不掉。保險公司為了賺錢,大舉加碼廣告行銷這種好賣,但沒有保障精神的商品,除了感歎,只能儘可能提醒大家,保障規劃趁早作,要找對的商品作。

註1:若累積保費超過保額,加計利息

註2:本文為去年底(2006.12)著,產品內容或與現在市場中不同,但精神未改

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滙款出境追索期七年

不只一次聽到為客戶規劃稅務(及境外投資)的從業人員,引用稅捐稽徵法,告訴客戶匯出的境外資金,只要超過七年以上,就超過國稅局的”追索期間”,將來不會有遺產稅的問題。

 

所謂的”追索期”就是稅法中的核課期間,條文如下:

 

 

稅法之所以有規定的核課期間,其中一個目的,在避免擾民。故我們每年的綜所稅申報資料,理論上,在五~七年後,就可以丟棄。(當然,最好還是保存起來,畢竟所佔空間不多)

如果沒有在稅法中,明定核課期間,我們就可能必需長久保存的稅務資料,以免何時稅務機關心血來潮,翻起納稅人的陳年舊帳。

我們仔細看一下條文,可以看出”申報”兩個字一直重覆出現。也就是說,自法定應申報日(截止)開始,有五年或七年的核課期。

以目前的所得稅來說,每年的五月應申報去年整年的所得,故今年(2007)所得的追索期,自明年五月底起算,要到2013五月才到期。若有惡意逃漏稅情事,則可以延長到2015年五月。今年一月一日的所得,跟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所得一樣,都在明年五月申報,核課期間也都一樣。遺贈稅也是相同的道理。

 

遺產稅的申報期間,是被繼承人死亡日起六個月內,必要得延長三個月。

我國遺贈稅法原則上採屬人主義(註1),故計入遺產的項目,是被繼承人境內+境外所有財產(動產+不動產+及其他一切有財產價值的權利)。

因此,不管你何時將境內資產匯出境外,或生前何時在境外產生的所得,都屬於應課之遺產。這部份是沒有”年期”限制的

稅捐稽徵法中的五年核課期,就是從申報期間起算。若納稅義務人故意漏報,短報,甚有詐欺之嫌者,就變成七年。所謂”匯款出境”超過七年,就不會有遺產稅的說法,是典型理財界中,最沒有根據的說法了之一。聽信謠言,在國稅局這隻獅子頭上亂拔毛,小心被咬一口!

 

 

正確計算方式示意圖

 

 

錯誤計算方式示意圖

 

 

 

註1: 嚴格說是屬人兼屬地的折衷主義。對本國人採屬人主義,境內外財產都要核課遺贈稅。非本國人,則僅對境內財產核課。

2007/12/14

九一一小字典---七二法則

投資人在多少報酬率之下,要經過多久,原始投入本金才會翻一倍?

我們可以假設幾種狀況,如下表:

 

當年報酬2%時,經過36年,本金可以成長為2.0399倍。

當年報酬8%時,經過9年,本金可以成長為1.999倍。

當年報酬12%時,經過6年,本金可以成長為1.974倍。

當年報酬6%時,經過12年,本金可以成長為2.012倍。

因此,在本金成長兩倍的條件下,在報酬率經過多久(年期)兩者相乘會很接近72這個數字。這就是所謂的七二法則

當然,這是概算,比較精確的數字如下表,不過,在評估投資時,用七二法則會很快得到一個初步的概念。

 

2007/12/12

定期壽險---有限預算,拉高保額的好工具

保險原理一文中,有這樣的敍述:

保險的發明,基於人類的仁愛精神。
一萬個人,平均一年之中,有2人身故,則每人每年出2000元,可對身故者,提供1000萬的財務保障。這就是最基本的保險原理。

 

當然,以上數字是純假設,用來提醒我們作保險規劃時,要切記保險的核心價值。現在,讓我們來看真實的數字:(下表是目前台灣壽險業者計算保費所用的第四回生命年表,其中節錄出來"男性,30-40歲"的部份)

實際計算保險費率是很複雜的,這裏不打算變成數學補習班,或精算師訓練所。但保費的計算基礎,就是看那個族群(性別+年齡)的人,一年死亡率多少而訂。

比如上表最後一行,四十歲男性,年初有9,515,999年,整年會有26,274身故。那麼,對這群人來說,每買一元保障,就應付出0.002761元(死亡率)。乘以100萬,就是買一百萬保障,應該付出的”危險保費”,四十歲男性為2761元/年。

我們以一百萬保障為標準,可以算得30歲至40歲男性應付的危險保費如下表:

 

如果有一年期的定期壽險,那麼:

30歲男生要花1,393買一百萬保障

31歲男生要花1,452買一百萬保障

32歲男生要花1,530買一百萬保障

....以此類推。

 

但如果30歲男性一次要買個十年,作足30-40年的保障呢?保險公司就不會跟你一年調一次保費,它會弄成每年都讓你繳一樣的費用。為什麼一定要弄成每年一樣呢?

每年保費不一樣,要對客戶逐一解釋十個數字,不如用一個數字十年不變來得乾脆。

十個數字還越來越貴,客戶會懷疑是否被坑,不利成交。

 

那怎麼弄成十年同一個數字?

粉紅色那條上彎曲線,是依照生命表中,不同年齡的死亡率,計算出來的費用。紅色那條水平直線,是十年期定期險的平準保費。

在紛紅曲線,與紅色水平線交叉點之前,是保險公司”超收”了保費。交叉點之後,就”短收”了。(不足以支應理論的危險保費)

所以要以A來補B。

A是超收的部份,B是後來要補足的部份。

但A不等於B哦!

因為A是前收,錢是會生小錢的,所以應該是:

AX 利率 = B

以絕對金額來看,A一定小於B。至於公式中的利率,就稱作保單的預定利率。至於預定利率的高低,大約就是定存利率(在美國是美國國庫券)。目前約在2.75%-3%附近。

 

白話解釋:

保戶多存了A在保險公司那裏,保險公司給的報酬率,大約跟定存差不多,準備用來補年紀大時,更貴的保費。

這就是定期壽險囉!

 

延伸思考(一):

如果我認為我運用資金的本事比定存高,我只想每年每年繳”危險保費”,可能嗎?

投資型保單就是這種思維下的產品。 (將另文介紹)

延伸思考(二):

對一個三十歲男性,如果要買十年期,一百萬的定期險,實際上的年繳保費是多少? (猜一猜囉)

答案改天再PO,今天先休息。

我愛熊寶寶--如何放空中國股市

當我在愛曼牛(Emmanuelle)夢遊仙境—牛市旁的幻象與騙局(二)一文中,抱著看笑話的心情看一些新手理專的自信時,其實是有點心虛的。因為我猜,其實像這種在股市受過重傷的人的小心翼翼,在過去多頭行情中,應該在私底下,被嘲笑的更慘烈。人家是不畏虎的衝衝衝,我是處處皆草繩。

10393,是一個我一輩子不會忘記的數字。什麼是10393?有圖有真相

 

在那條如溜滑梯般的線,我賠掉當時2/3身家。從此我發誓,要在下一個股市泡沫中,對那隻可惡的大白熊,討回公道。

等了七年,近來台股的大M頭,觸動了我報仇的雷達,先將工具備便。要空台股,現在很方便:

  • 券空台灣五十(0050)(如果借得到券的話)
  • 150支平盤以下可放空的權值股
  • 大小台指
  • 台指選擇權

 

除了台股,另一個更大的泡沫在等著,中國。中國開戶作A股現股都困難了,那有信用交易可以放空?去開個美國戶囉:

UltraShort FTSE/Xinhua China 25 Proshare 槓桿放空中國新華25指數

以目前PE ratio(本益比)4,50來看,中國股市肯定是泡沫。但投機史上,泡沫有可能維持個五年,要放空中國,口袋一定要夠深,不要去猜高點,確定反轉再出手。口袋不夠深怎麼辦?

來個定時定額選擇權吧!

 

 

 

 

註:

這裏僅提供可用工具參考,不負任何投資建議之責任。多空操作都要作好資金管理及風險控制,至於方向,只佔成功一小部份。

2007/12/10

你夠資格談投資嗎?之外一章--吐糟一下金管會

在寫上一篇「你夠資格談投資嗎?--賺錢之前,先談保障」時,一方面收集各家保險公司資料,一方面又回頭看了一下金管會針對宣導定期險的文章。(金管會宣導定期險全文

忍不住在這裏吐糟一下金管會,我認為,台灣之所以保額偏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人比較難接受”保費拿不回來”這件事。

當然,保費本來就一定拿不回來(如果風險沒發生),而終身壽險的「拿的回來」,本來就是一個迷思。這個觀念當然值得大力推廣,大力解說,正如同我準備在以後文章釋明其中道理。

但消費者觀念改變是緩慢的,需要時間去發酵,在大家比較能接受終身壽險的環境下,與其在很少人訂閱的電子報中宣導定期險,不如積極促成用較新的生命年表,或者,用再保的機制,取代部份業者責任準備金的提列,就可以很快的將保費降低。讓國人觀念改變之前,就將平均保額作大,讓保險更能有效發揮功能。

 

我們來看一下台灣保費貴多少?(四十歲男性,非吸煙標準體,台幣/美金: 32.5計)

 

註:

1.百幕達單即台灣常見的"境外保單",即有錢人喜歡買的保單。(如果你是有錢人,保障需求都上千萬上億,你會選擇台灣保單嗎?)

2.美國單即美國人在美國當地買到的保單費率。(此費率還不是最優惠費率,上面還有兩個體位比它便宜)

3.以上兩者都是台灣主管單位不承認的保單,故兩者皆無稅賦上的優惠,無任何節稅功能。但如同我在「從客戶角度看理財」中所言,保險的核心功能是風險轉嫁,節稅是次要功能。以風險轉嫁的角度,費率若能便宜至1/3不到,不是可以造福更多人嗎?

你夠資格談投資嗎?--賺錢之前,先談保障

每個個人或家庭,在考慮投資之前,都要慎重的先行確定,”風險管理”已經規劃妥當,才有資格談投資。

 

先講一個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例子:

他是一家頗為成功的房屋代銷公司業主,我認識他時,他名下有五棟房子及一輛歐洲進口名車。因為事業相當成功,五間房屋都有貸款,以支應生意上的週轉。

正當一切順利,某一天的不適,才讓他發現肝部的惡性腫瘤。由於發現的晚,不到一年,他就離開人世了。

後來輾轉得知,因無力負担龐大的房貸壓力,其妻兒被迫離開原來的居所,與人分租一店面,靠小吃攤維繫生活。原有獨棟豪宅的生活品質,驟變為全家合住一房。

這個發生在我身旁的案例,讓我相當震憾,也使我一有機會,就會提醒身邊的人,一定要定期檢視,自己的風險管理規劃。有了妥當的財務保障,才有資格去談投資、去拼事業。

 

而遺憾的是,儘管台灣號稱180%的投保率,也就是平均每人有1.8張保單。但每人平均保額只有78萬

造成保額這麼低的原因有很多,但單從客戶的角度來探討,要不是客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風險曝露程度,就是認為保費太貴,不捨得花這個錢、或花不起。

 

保險,是一個轉嫁的機制,將眾人不可承担的財務風險,轉嫁給所有可以承担的人。這也是保險的核心的價值。

這個觀念,在之前的文章中(「從客戶角度看理財」、「保險原理」)都提過。我沒有忘,雖然我記憶力不頂好,但也不至於像健忘的老人,同樣的話一說再說。我一直重複的理由,是因為我認為它太重要,而且大部份的人並不重視它。特別是金融從業人員。

一個家庭中,誰最需要保險?當然是負擔家計的人

但我看過太多將大部份的保險預算,放在子女身上的規劃,而家計承擔者,只分得少於百萬的保額。理由竟是:小孩子保費比較便宜。

這就是明顯,並未體認保險核心價值的作法。為客戶提供如此規劃的從業人員,在萬一該家計承擔者遭逢不幸時,而因他(或她)未有充分的保障,造成家庭生活巨變時,怎麼有臉面對客戶?

客戶沒有意識到自身風險曝露程度,保險業務員(或顧問)理當負起教育或提醒的責任。

家計負擔者,如有以下情況,風險規劃就更形重要,計算保障缺口時,要一併考量:

家中有負債,且主要由其償還。(如房貸、車貸)

經營事業者。經營事業則難免有週轉上的負債,或應收帳款的債權,在主事者健在時,事業是一個賺錢機器,所有生財工具都能發揮賺錢功效,一旦主事者不能視事,生財工具變成價值極低的折舊品,債權可能換不回現金,對外債務則易被債主雨天收傘。

 

另一個客戶無法作足保障的理由,是認為保費太貴。認為保費太貴,多半是選錯商品。

若以一個四十歲男性為例,他每百萬的保險成本如下表:

以20年期為例,對一個需求1千萬保障的家計負擔者而言,一年35萬8千的保費支出,也許還是一個不小的負擔,若選擇定期險的8萬7保費,則顯得友善許多。若還是難以負擔,則可以考慮10年期的5萬9千。

對大部份的薪水族群,也許不需要上千萬的保障,特別是若沒有房貸負擔,只考慮不幸身故後,給予家庭成員調整生活型態的時間。比如原本不工作家庭成員,需要時間找到合適的工作;讓仍在就學者,能按原本求學計劃繼續升學,不至急於出社會工作。

那麼,為家計負擔者買五百萬保障的成本,約在3萬(10年期)~4萬4(20年期)。

若僅以"純保費"的觀點來比較,將保障作在投資型保單的成本,又更低了:(本表所舉數字目的為讓大家對不同險種的成本有一概念,舉特定公司數字理由僅為我手邊正好有這兩家公司規劃軟體,國內有數十家壽險業者,各位應多加比較了解,針對自己需求選擇公司及產品,萬不可以下表為依據進行保險規劃,特此說明)

 

 

當然,每個險種的功能都不同,很難用某個標準去判定熟優熟劣。在保險規劃中,也都是要考量許多因素,才會有最適當的配置。

本文主要傳達的重點:

-風險規劃先於投資規劃

-家計負擔者的風險規劃,先於其他家庭成員

-在成家初期,經濟能力有限,保障需求卻最大時,定期壽險是彌補風險缺口的好工具

-定期壽險的保費,若在保障期間未發生風險事故,則保費形同”浪費”的觀念,是不懂保險的人說的話。因為任何有實質保險精神的產品,都必需保戶自己付擔轉嫁成本;除非它沒有保險轉嫁作用(只是名義上為保單),或者保戶未來拿回來的錢,是現在自己付出的錢。

2007/12/4

愛曼牛(Emmanuelle)夢遊仙境—牛市旁的幻象與騙局(二)

好一陣子沒有更新網誌了,快來繼續我們的仙境之旅。

這幾天我持別懷念一位我不認識的理專,我想念她的EMAIL。曾經,在枯燥的生活中,它們帶給我不少歡樂。但不知什麼原因,她將我自寄發名單中剔除,正如同當初,因莫名的理由,她開始寄送「投資建議」給我。

說實在話,理專是一個辛苦的工作。在我接觸過的理專中,大多是正直的人。不過,平均來說,金融專業程度應該比大家期望的要低。比方說前幾年熱賣的結構債,搞不清楚內涵的理專,佔大多數。

不過我認為,真正造成投資人傷害的,專業程度不足是其次。主要的問題在產業結構。

理專的績效(及獎金),是按客戶週轉率為主要計算基礎。也就是有本事讓客戶轉換次數越多的理專,在銀行的眼中越珍貴。而站在客戶的角度,轉換次數越多,越不利績效。也就是理專、客戶的利益是相對的,並不站在同一陣線。

 

話題有點扯遠了,回到那位令我懷念的理專。她的「投資建議」,當然是站在鼓勵客戶轉換基金的立場,不過,她的用字、邏輯、語氣,倒是少見的典範。廢話不多說,來看看幾個經典:

(重點請放在她的語氣,不要懷疑她的準度,因為,她還蠻準的

                                    ^^^^^^^^^^^^^^^^^^

 

印度篇:(針對印度,她一共寄了四封)

(第一封)

9/11  標題:最閃躍的金磚--印度

DEAR ALL:

印度日前公佈第二季經濟成長再度超越預期,成長幅度達9.3%,僅次於中國大陸,也是繼第1季成長9.1%後,再度展現印度金磚強勁的成長潛力,印度亮麗的經濟數據也帶動孟買SENSEX指數上周大漲6.2%,成為全亞洲股市之冠!!

一.經濟成長力道無減緩跡象:以最新公佈的經濟成長力,顯示第二季印度央行大幅升息2.5%下,印度經濟成長動能並未減緩。印度個人消費與投資,為支撐其經濟主要動力,這次美國次級房貸的衝擊對印度而言程度較為低。

二.企業獲利超出預期:今年第二季,除原油相關產業外,印度企業成長率約達35%,其中雖然出口產業獲利表現較不佳,但內需產業獲利良好,顯示印度內需動能持續。

(九一一按:以下她表列兩支印度基金,在此略)

(第二封)

9/26   標題:9/23 印度市場的技術分(九一一按:我26日才收到她標題為23日的電郵,判斷應是我非”金鑽會員”(沒下過單),故只能接收過時訊息)

印度,雖然指數已經創新高了,但是還是值的可以進場佈局的市場,原因為何?就外資資金面來看,印度從過往就是由外資資金所創造出來的一個股市,如今外資在股災後再度開始買超印度(連續4週),且幅度有放大的趨勢,因此這是我提出再度進場佈局印度的原因。(九一一按:外資一直賣超南韓,要不要順便放空一下?)

另外,印度的經濟成長率僅次於中國大陸,在亞洲非常多國家都沒法像印度一樣可以達到GDP9%,因此他有他值的投資的價值。現在大家一定漲也怕、跌也怕,因漲太高了,怕買了會跌下來,因跌太深了,怕進場會在跌更深,這樣的話我建議還是將資金移往定存吧!(不適合買基金(九一一按:教訓的是)

所謂投資當然有風險,但是只要趨勢還是往上,只要將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控管好,嚴格執行停損點,就能降低這風險。就線論線來說,印度在日線及週線上已經出現中期上漲的買進訊號,既使在股災低點沒加碼的人,現在還是可以考慮佈局這市場,所謂「追漲」有一定的風險,但是何時要追漲,要看線型來說,不是隨隨便便說追就去追!(九一一按:老師不是隨便叫你追的,可是,你不是理專嗎?有必要拼成這樣嗎?)

電郵中,她附兩個圖,其中文字為原件,九一一未加工

 

 

(第三封)

10/17 標題:10/17 印度大修正,請耐心持有,無須恐慌!

(中央社台北2007年10月17日電)根據彭博社報導,隨著印度主管機關擬遏止全球資金流入,降溫印股漲勢,印度盧比料自近9年半高點回貶。.....(九一一按:此為引用新聞內容,此略,以下才是她的評析)

今天10/17號,印度市場剛剛開盤就大跌7.9%,目前已經停止交易,詳細下修原因,等待外電新聞來在跟大家報告。

有在最近買美林印度的,目前無須出了,因為報酬率應該都會被吃掉!(九一一按:賠錢有承認哦,比老師好很多)

長線印度市場看多,目前短暫修正,請耐心持有,如果印度方面有最新消息在跟大家報告。

(第四封)

10/26 標題:印度證管會維持10/16決議,印度可能再度大跌!

(九一一按:注意以下四句,扣除我加的廢話,是連在一起寫的)

印度股市確定要管制外資,今天印度股市可能大跌。(九一一按:謝謝即時資訊)

短線套牢或沒獲利的請長線投資!(九一一按:OK的啦,畢竟妳耳提面命,印度第二季成長超越預期,外資又一直買,我跟它拼了就是!)

幾天前已經請大家反彈先出印度,應該可以避開此波不確定因素。(九一一按:要長抱還是要出?幾天前有通知出場?哇咧?怎麼我沒收到?雖然我沒有繳會費,但你也沒說要收!17日說"無須出了",上一句說"請長線投資",怎麼馬上接"已經請大家反彈先出"....這是陰陽魔界嗎?)

請大家先觀望!不要任意進場搶短!(九一一按: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以下,九一一斗膽把她建議的其中一支基金走勢,與四封電郵的時點搭起來看

九一一結論:

理專對客戶的價值,應該是其對金融市場及商品的熟稔程度,使其能依據客戶提出的理財需求,提供適當的資產配置方案。或者,在客戶願意揭露更多財務狀況的情形下,幫助客戶釐清正確的理財觀念,讓客戶健康的面對,符合自己生涯階段的理財規劃。怎麼變成了帶進帶出的「老師」?

 

(待續)

2007/12/2

散戶動能--20071130

2007/11/27

散戶動能--20071128

2007/11/25

愛曼牛(Emmanuelle)夢遊仙境—牛市旁的幻象與騙局(一)

只靠基本面變佳,無法造就多頭市場(Bull Market;牛市)。根據科斯托蘭尼的理論,「趨勢」來自「資金」+「心理」1。好公司,不一定帶來好股價。股價要漲,一定是投資人有錢買,且願意買

當游資充沛,錢淹腳目,配合樂觀的市場氣氛,股市就會開始挺昇。越往上漲,就會有更多的人樂觀,投入的錢也越多2。到最後,樂觀至幾近瘋狂時,美國的擦鞋童會告訴你明牌,台灣的和尚會出現在號子。

「資金」+「心理」兩正向因素同時存在時,不只會讓股市牛氣沖天,也會帶來很多光怪陸離的現象。

成立於民國71年的鴻源投資公司,以保證年報酬50%為號召,吸引了至少20萬人,投入900億資金。有按時收看本部落格的就知道,不用說50%,20%都是投資市場中,很難連續達成的目標。(延伸閱讀:論報酬一致性-之「要大,更要持久」)但當時,台灣股市一路從一千點,飆昇至79年2月的12682,股票動不動十幾倍的漲幅,讓50%這個數字,變成合理的目標。當再也找不到新的老鼠加入貪婪的行列,鴻源終於在79年1月宣佈停止發放「股利」,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騙局就此爆發。

當時台股在三年中,漲了將近十二倍。來不及參與的人,卻容易陷入這種牛市旁的騙局。自己進場,每天心情上下起伏,還不知會賠會賺,但有人保證獲利,當然樂得輕鬆。而媒體更是在旁邊大敲邊鼓,大肆報導鴻源的造勢活動,以及沈長聲等人的奢華生活,更是讓人深信他們有點石成金的魔力。

直接參與市場,多少會讓人抱著謹慎的心態。但牛市旁的騙局,就會吸引相對保守的投資人。公務員、老師、軍人,那些原本不敢投入股市的投資人,紛紛卸下心防,前仆後繼的加入。

總之,當市場長多來臨時,不只盤上價格亂竄,社會上也是群魔亂舞,市場的需求暢旺,「投資顧問」的供給也就多了起來。

所謂「顧問」,不只數量爆增,姿態也相對走高。畢竟,當你怎麼建議,都讓投資人賺錢時,連自己都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第二個巴菲特。自我膨脹、說話臭屁,自不足為奇。

這當中,涉世未深的,就是無知而已。畢竟他們這輩子,還沒有經過空頭的洗禮。自以為是的認為,投資不過就這麼簡單。老謀深算的,就想辦法在大家搞清楚事實真相之前,先大撈持撈囉。

這個系列,我們來談談現在正發生3在我們身邊的故事,第一個例子,就是「複利的力量比原子彈大」(完)文中,那位可惡的金控區督導。還沒看的,快連過去看囉。

(待續)

1一個投機者的告白,P105。

2根據央行統計(2007/8/24新聞稿),7月定期性存款餘額大減1,430億元,年增率更是自民國93年2月之後首度轉為衰退,但活期性存款餘額卻淨增988億元,資金流向十分明顯。央行經濟研究處處長施燕表示:「股市交投活絡是主要原因。」

3歷史上,太多這類例子。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搜尋。

十七世紀,荷蘭的鬱金香。

1968年,德國的IOS基金集團。

1918年,美國的馬同公司。

散戶動能--20071126

2007/11/21

散戶動能--20071121

要很小心小心囉!

 

(雖過去經驗顯示,本資料頗有參考價值,但仍應配合其他指標及面向綜合判斷。本站未進行任何投資建議,亦不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自行考量風險承受能力。)

次級房貸危機,如何為滿手股票避險?

從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ation)點燃的,次級房貸危機,先引發英國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的擠兌,再爆發投資銀行界中,擅長包裝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美林、花旗分別減記(write-down)40億、150億,然後一路如骨牌一般:

  • 瑞銀(UBS)預計虧損90億美元。
  • 巴克萊(Barclays)減記 27億。[1]
  •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次貸風暴只來了一半[2]
  • 瑞士再保(Swiss Re)因承保客戶包含次貸的投資組合,虧損11億[3]
  • 聯邦贊助設立的貸款公司Freddie Mac第三季虧損20億[4]
  • 中國商務部報告指出,因美國消費需求放慢的影響,中國出口可能面臨急速下降風險[5]

以目前全球金融證券化、結構化複雜的程度,很難估計次貸引發的風暴,到底要延燒到什麼地步,更不用提它間接對經濟(家計部門消費能力)的影響程度。也許這部份解釋了,進來全球股市的跌跌不休。有人預期,從美國流出的錢,會湧入新興市場,但從這幾天新興市場的股市表現,也令人懷疑這個可能性。總之,次貸風暴的延燒程度,要「蓋棺論定」,要等它燒完了,才會有正確答案。

但~~~~

我們手中來不及賣的股票怎麼辦?

跑得快的,滿手現金的怎麼投機一下?

也許可以考慮以下二支放空型ETF:

 

 

 


[1] 11/15鉅享網

[2] 11/15華爾街日報

[3] 11/19新浪財經

[4] 11/20鉅享網

[5] 11/15鉅享網

2007/11/20

散戶動能追蹤--20071120

昨日現貨留長下影線,散戶多單續增。非好事!

偏空因應!

 

(雖過去經驗顯示,本資料頗有參考價值,但仍應配合其他指標及面向綜合判斷。本站未進行任何投資建議,亦不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自行考量風險承受能力。)

如何投資原油,並控制最大損失

在「油價高漲,能源基金不漲反跌?」提到一支追蹤原油價期貨價格的ETF—DBO。

在美國市場可交易的六百多支ETF中,與”油”沾得上關係的,大概有三十支[1]。DBO是直接追蹤原油價格[2],並有選擇權可供避險,故專文介紹。

其報酬、走勢、風險數據如下:

 

 

 

與共同基金不同的是,ETF因直接連結指數,故其價格波動程度,一般來說,會較大。這是習慣投資基金的投資人,在初次面對ETF時,應有的認知。

 

直接投入,追蹤原油期貨指數的ETF,可以維持與原油價格正向的價格變動,但其價格波動(風險),勢將不可避免的同時增加。但我們可以運用連結該ETF的選擇權以避開下檔風險,以今天(2007/11/20)報價,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投資條件[3]

 

 

 


[1] Natural Resources sector中,剔除Commodiy、Material、Water…etc.包含Energy、Oil、Gas…etc.

[2] 其追蹤方式可透過輕原油(sweet crude oil)現貨、期貨、選擇權、遠期契約。追蹤標的為,西德州輕原油。

[3]以1萬美元為投資單位,已考慮交易成本。

911小字典—ETF

九一一版本解釋:

既然長期來看,九成共同基金打不過指數,那不乾脆直接投資指數好了?

「直接投資指數」,就是發明ETF的原始動機。

定義:

ETF以完全複製指數為目標。也就是說,如果台積電在加權指數權重,是5%。那麼,若有一支「台灣加權指數ETF」[1],其規模為100億,其經理人應該要持有5億的台積電股票。不可以多,也不可以少。

這種不用作研究,就可以決定持股比例的方式,稱為「被動管理」。

因為不用「主動管理」(養一堆研究團隊),所以管理費用比一般共同基金低。

它雖然沒有養研究團隊,但可以打敗九成的「主動」基金。

交易方式:

1. ETF的主要交易方式,就如同上市股票。也是掛在交易所。

如果你已有股票戶,可以打電話跟營業員說:「我要買1張2330(台積電),價位60元」。那麼,你也可以打進去說:「我要買一張0050(台灣五十),價位62元」。

0050就是台灣第一支掛牌的ETF,它追踪「台灣五十」這個指數。可以視為加權指數的替代品。[2]

2. 另一個我們可以運用的交易方式,就是透過銀行、或投資型保單的定期定額。

3. 為免ETF與追踪指數,產生過大的溢(折)價,另可直接找發行公司,辦理一籃子股票VS ETF的實物申購買回。(這部份主要針對機構投資人,在此不討論)

主要ETF:

台灣

名稱代碼追踪指數發行公司
台灣卓越五十0050台灣五十指數寶來投信
台灣中型一百0051台灣中型一百指數寶來投信
富邦科技指數0052台灣資訊科技指數富邦投信

美國

名稱代碼追踪指數發行公司
SPIDERSPYS & P 500American Stock Exchange
QubesQQQQNasdaq-100PowerShares
DiamondsDIADJ (道瓊)American Stock Exchange
Vanguard Emerging MarketVWOMSCI新興市場指數Vanguard

一般版本解釋:

TSEC台灣證券交易所版本:

ETF英文原文為Exchange Traded Funds,中文稱為「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即 為將指數予以證券化,由於指數係衡量市場漲跌趨勢之指標,因此所謂指數證券化,係指投資人不以傳統方式直接進行一籃子股票之投資,而是透過持有表彰指數標的股票權益的受益憑證來間接投資;因此簡而言之,ETF是一種在證券交易所買賣,提供投資人參與指數表現的基金,ETF基金以持有與指數相同之股票為主,分割成眾多單價較低之投資單位,發行受益憑證。

Investopeia版本:

A security that tracks an index, a commodity or a basket of assets like an index fund, but trades like a stock on an exchange, thus experiencing price changes throughout the day as it is bought and sold.


[1] 目前市場上並沒有追踪「加權指數」的ETF。

[2] 無法推出加權指數ETF,因為加權指數包含太多股票,不利ETF實務運作,因此,證交所(TSEC)及英國富時(FTSE)合作編製了台灣五十這個指數,用來取代加權指數。

散戶動能追踪--20071119

昨日期指跌137點,散戶多單增。通常不是什麼好現象。
觀察重點:今天多單是否大減。(如同8.20那支紅棒),如果是,指數才有機會在這裏止跌。


(雖過去經驗顯示,本資料頗有參考價值,但仍應配合其他指標及面向綜合判斷。本站未進行任何投資建議,亦不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自行考量風險承受能力。)

2007/11/15

如何挑選共同基金---標準差的限制

標準差把價格波動程度,以數字方式呈現。

甲基金過去三年,每年都賺4%,標準差為零。

乙基金過去三年,每年都賠4%,標準差也為零。

對投資人來說,除了盡可能減少未來報酬不確定性外,當然要追求正報酬

標準差低的基金,還是有機會讓投資人賠錢。因此,標準差要跟報酬一起看,才會更有意義。

關於如何合併考量標準差、報酬,將另文專述。

不過,短時間的投資,標準差低的基金,跟標準差高的基金相比,讓投資人賠錢的機會及金額,都會比較小。當我們只想短期停駐(Parking)資金時,可以選擇標準差極小的超短期債券基金。

如下表,超短期債券基金(Ultrashort-Term Bond Fund)是,標準差最小的類型。它的三年標準差,約在0.6~1.27%間[1],在美國上市的125檔,均值是1.00%。

 


[1] 125檔中,捨前後各十檔。

2007/11/14

如何挑選共同基金---標準差的應用(二)

前一篇的例子,A、B、C三檔基金,最後,B勝出。

B的標準差為9.2%,如果有一檔D基金,其標準差為19.42%,在不考慮其它因素,我們可以直接判定D一定不如B嗎?

不行!

定存的報酬偏離幾乎為零,但我們還是寧願冒點風險,作些積極性的投資。也不會把錢全放在定存。

從美國政府公債,到新興市場股票,不同類別對應不同風險。因此,每檔基金的標準差,也要跟同類型相比才有意義。

 

我們再看一下,上面四檔基金的報酬:

拿ABC去跟D比,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標的不同,期待報酬不同,自然,對風險的衡量,不能放在一起比。

以下整理幾個類別基金平均標準差:(以下資料分別來自Gogofund.com及美國晨星,其計算方式略有不同,故數字略有差異。宜就同來源資料互相比較參考) 

以台灣習慣的基金分類方式,來看類別標準差均值:(台灣核備上市基金)

 

(以下皆為美國註冊上市基金)

晨星(MorningStar)及Yahoo Finance有另一種分類,以基金投資標的公司的規模企業發展期兩者,共構的九宮格:[1]

 

若以傳統分類,來對美國基金[2]的標準差統計:

若要配置某個類型的基金,可以參考這幾個表。


[1] 資料來源晨星。統計日期:2007/11/14。統計人:my911。

[2] 註冊地=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