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9/4

墊檔用遊記--我的歐洲之旅(五)Dachau集中營

身為台灣人,相信這陣子是很痛苦的:

一邊為以前支持者陷入醜聞心傷,另一邊為現在支持對象的無能悲傷。
這是理財相關的BLOG,不用談全球市場的表現,光是加權指數,應該就讓很多人悲從心起。

最近花比較多的時間,權當各銀行理專教育訓練的講師,有種很深刻很深刻的體會:

關於理財,如果投資人沒有健康的觀念,不只對他的資產將造成傷害,也會使得真正有能力及integrity的理專(顧問),消失在業界。

不過,我想這肯定是狗吠火車。還是以前富X那位理專小姐的名言有道理:人心是不會變的。(愛曼牛(Emmanuelle)夢遊仙境—牛市旁的幻象與騙局(三)

如果你按時收看這個BLOG,為的是學到正確的觀念。那麼,第一件你應該學會的:

要養成自己思考的習慣

會思考,不一定成功,但不會,肯定失敗。尤其跟著媒體走的人!

多頭時,投資人樂於追隨信口開河、對報酬打包票的"顧問"。畢竟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那些以風險為優先考量的專業配置,績效會大幅落後。

等到多頭反轉,指數修正時。投資人紛紛中箭落馬,而原先信心滿滿的"顧問",跟我們的資產一樣,消失於無型之中。

股票賠的,去作定存。不愛風險的,改買保險。定存、保險,就沒有風險嗎?銀行、保險公司的利潤或收益,追根究底,不也奠基於經濟成長。若經濟成長發生問題,定存、保證利率的保險,難道不會讓你曝險?

觀念不正確,什麼工具都沒用!最近媒體開始在談郵票的報酬如何如何,紅酒怎樣怎樣,這些不就是經濟成長,大家有錢,需求增加所拱上來的嗎?跟過去七年的全球多頭,其實關聯性很高,今天經濟要反轉休息一下,郵票、紅酒的需求,還能暢旺多久?

本質上,就是十七世紀鬱金香泡沫的再版。

好了,勞騷到此為止。對於那些套牢的人,只能安慰自己:其實我們也沒那麼可憐,跟活過集中營的人沒得比。

德國境內最有名的集中營:Dachau

 

好了,本文重點來了。

人一失去思考,接受疲癆轟炸式的洗腦,再荒謬的事,都會深信不疑!

在集中營的入口,納粹開宗明義得告訴被移送來此的人:工作即解放(Arbeit Macht Frei)

現在,你一定不會相信這句謊言,但你相信過馬上一萬兩千點嗎?

還好我沒信過!

          

  

PS.

1.在參觀主建築內的拷問室時,我太XXOO了,所以忘了拍照。但我忘不了那個景象。

2.十年前我也去過奧斯維茲集中營,相較之下,Dachau這個,留下來的東西很少,規模也沒前者大。但卻是德國境內最完整的一個。如果只能去一個,去奧斯維茲那個比較值得。不過兩者都會讓你更珍惜現在擁有的自由與生命!

3.據統計,至少有20萬名囚犯曾經被關在此。約二萬五千多人死在這裏!(WIKI的介紹

2008/8/20

請小心近期連動債的匯率及信用風險

重點提要

  • 近期台灣市場連動債的主流類型
  • 連動債的風險評析
  • 小心它們的信用風險

近期連動債主流類型

  • 在連動”權益證券”(股票)的結構債,發生風暴之後,現在台灣市場的結構型商品主流,已轉換到「保本保息」類型。
  • 計價幣別,以「澳幣」「紐幣」為主。
  • 保證配息,則在4-6%左右。
  • 到期保證保本

風險評析

投資人是否因其到期保證保本年期不長、加上4%-6%的保證配息,而可以放心的投資,我並不這麼認為。

雖然這類產品,還是會連結一個指數(例如:恆生指數HSI),作為是否分配紅利配息的根據,但因為其紅利配息大多只有0.1%,根本不是重點。

對投資人來說,保證保本保證配息還是考量的重點,至於連結標的的表現,幾乎不太影響實際收益。那麼,為什麼又保本,又保息的產品,我們還是要反對購買?

原因還是:它的報酬/風險並不對稱

以澳幣計價的產品,目前保息大概在6%左右的水平,而實際上,澳幣定存利率還在7.5%-8%。因此,投資人不但沒有因為流動性風險增加,而得到更好的利率,反而拿到更差的利息。不過,如果考量台灣投資人並不那麼容易買到澳幣定存,是否還是可以接受6%的配息?我們答案還是否定的。

因為澳、紐幣都來到長線的高點,原物料主要出國口,如加拿大、紐西蘭、澳洲…等幣別,都走了至少六年以上的多頭,只因過去幾年,中印兩大巨獸對原物料超大的需求,帶動原物料大漲,而進一步使得這些國家的幣值,也跟著水漲船高。

隨著原物料多頭行情確定結束,原物料出口國的經濟衰退疑慮加深,澳幣/美金在過去一個月的貶幅,已達12.6%。長期持有澳、紐幣,風險將相當的大

這是我們反對現在申購,澳幣計價連動債的原因。

當心信用風險

最近不少理專,拿了一檔條件相當不錯的連動債前來諮詢。因為過去很少看到那麼「優質」的產品,希望能得到,對連動債批評最多的我的肯定。

其條件是:

  • 100%本金保證
  • 保證配息:4%(年配)
  • 年期:2年
  • 連結標的及紅利配息:恆生指數(若到期恆生指數漲,則多配0.1%)
  • 發行者:美林

一來年期不長,只有兩年。

二來它保證本金保本。

最吸引人的是它保證配息是4%。在FED基準利率只有2%的環境下,能拿到4%,當然讓人覺得興奮。

我不會武斷的說它能不能買,或值不值得買。

但我要提醒的是,什麼原因讓投資人多拿高於市場水準利率,又不用承擔標的物價格風險?

如果投資人想要15%的「保本保息」產品,在信用緊縮的美國市場,是很容易買到的。而且都是大公司的債券:

福特汽車、通用汽車、戴姆勒克萊斯勒三大車廠,目前公司債在次級市場的殖利率約在12-15%*的水平。

美林、花旗的債券,在7-11%*之間

上面提到的,都是知名的公司,過去取得的信評也不錯,只不過信評的下降趨勢很明顯。因此,它們背書的債券,並不太受美國投資者歡迎,所以產生那麼高的殖利率。

總結來說,這檔連動債的重點,不在4%、不在恆生數數、不在保本。而是到底是誰提供的保證

只有投資人,願意承擔美林可能賴帳的風險,欣然接受4%報酬的條件下,才適合購買這樣的產品。

話又說回來,如果願意承擔美林的信用風險,去買它的債券即有8%-10%的殖利率,又為何要買這檔連動債?除非:

  • 不知道怎麼買(沒有管道)
  • 不知道美林信用風險很大,市場公平的要求是8-10%,而非4%。

 

*因每次發行的債券條件差異(例如:票息、配息頻率、到期時間…等),故在市場上給予的殖利率有很大的差別。

2008/8/17

台灣市場常見連動債類型(二)連結數檔股票ELN的賽局分析(3)

我在台灣市場常見連動債類型(一)連結數檔股票(指數)的ELN一文中,說:

標的股數越多,就對投資人越不利!

這點有不少投資人會搞不懂,有人會問:「投資不是要分散嗎?當持有越多種類的股票,不是越可能降低個別公司的風險?」

這個觀念是沒錯的,如果你把投資,平均的分散給所有上市公司股票,那麼,就算其中一兩支,遇到像博達、精碟、台鳳這種被惡搞淘空的,也不會對整體投資組合,造成重大的影響。

儘管有些銷售機構,以連動債:「連結越多股票,越能分散風險」的錯誤觀念引導投資人,來申購這類型連動債。但這原則並不適用於台灣常見的ELN連動債,原因在於投資人的報酬評價,奠基於最差一支(或數支)股票為標準,而不是全數綜合的平均值。

意即如果該連動債連結全數上市公司,你的報酬不是以加權指數為基礎,而是少數有異常表現的公司,如博達、台鳳。

回頭分析我們設計的「半導體大王」連動債,它連結十支IC產業相關的股票。

我們先假設它們的標準差,與加權指數相同,那麼,什麼時侯投資人可以遇到「紅利配息事件」,而提早拿回100%本金,外加0.1%的紅利配息?

因為它是季評價,三個月看一次連結股票的表現,我們統計了持有加權指數三個月(約66個交易日)的報酬分佈頻率:

這裏統計了1987至2005共約4700交易日的資料。

為了簡單說明,我們不採用真正嚴謹的統計演算。而用比較易懂近似比喻的方式來說明。(這裏特別說明,畢竟這不是學術論文。讓大家能夠輕鬆了解其結構,才是重點。)(註)

因為它取十支連結標的中,由最差的一支表現,來決定投資人是否能提早出場?

所以我們將上述頻率分成十份,取最差一份的中值為標準。

4700個交易日,分十份,一份有470交易日。

我們從最差的報酬次數開始算,超過-50%有7次,-49%到-50%的有11次,累計就有18次了,....算到470次時,報酬在-19%。

所以十等份最差的那一份,從超過-50%到-19%,而其中值(235最差表現)約在-27%。

結論:

當十支股票整體平均不漲不跌(非多非空)時,它最差十等份的中值約是-27%

半導體大王」提早出場的兩個條件:

(一)紅利配息事件發生,投資人多配0.1%後,拿回100%本金

(二)KO事件發生,投資人拿回80%本金。

當(一)發生時,最差一檔(最差十分中值)要為0%(或以上),那麼,整體投資組合預期報酬要為+27%(或更好)。這時,投資人多拿0.1%。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多頭市場,也就是指數往上衝的時侯。

 

當(二)發生時,最差那支跌破進場價(第一次評價)的80%時,整體投資組合預期報酬在+7%。這也是在多頭!

意思是,就算大盤是小多頭,「半導體大王」的投資人,也面臨以80%原投資金額出場,賠了兩成,加上第一次配息的8%,合計賠了12%

 

換成金額來說,更容易體會:

有A、B兩人,A投資一百萬在大盤,B投資一百萬在「半導體大王」。

A賺27萬時,B賺8.1萬。

A賺7萬時,B了12萬。(先拿8萬首次配息,而最終拿回80萬本金)

A不賺不賠時,B也了12萬。

但是不是表示A賠50萬時,B還是只賠12萬?

這點看似成立,但要記得,當B以賠12萬提早KO時,A還在+7%,除非他放任它往下跌,完全不處理時,才會發生賠得比B多的情況發生。

講到這裏,應該對出現在ELN連動債的特性文中,這張圖有更深刻的體會了吧!

當連結越多標的,你幫連動債發行者(投資銀行)承擔最差那支股票下跌的風險就肯定越大。再加上ELN投資人的獲利設有上限。而往往獲利的上限,設定的比整體組合的平均值要低,儘管在公平戲局(Fair Game)的條件下,應該要有更高的獲利預期,以彌補你幫它承擔的風險。也符合ELN本來就是投資人賣了一個PUT給發行者,理應收取額外權利金,來增加報酬期望值。何況是收取十支股票的PUT!

但一來沒幾個投資人搞得清楚什麼是ELN,二來國內金控多半從不公平的設計中,拿到更高的佣金(越不公平隱含利潤越高)。兩個因素相加,就造成我眼中全然不公平產品連動債,在過去五年,大行其道,進而造成台灣的投資人深受其害。

而,號稱跟你是一家人的金控,信用破產。

 

註:當然,本文所用的「十分法」,旨在讓沒有統計概念的投資人,略能領會這類連動債的結構而已。精確的算法,若呈現在此,可能點閱人數會再減5成,故略!(偷懶的藉口)

至於我亂發明「十分法」,跟精確計算有多少差異,十分法看似可能高估最差一支股票的下跌,”如果”股價符合隨機漫步理論(常態分佈)的話。但因為:

  • 現實世界有胖尾(Fat-tailed)現象
  • 股價在短中期是會有趨勢的
  • 而且常態分佈完全沒有考慮到生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
  • 大部份個股的標準差,都會大於大盤!!!!!!

所以我合理認為,十分法,還樂觀些呢!

2008/8/15

台灣市場常見連動債類型(二)連結數檔股票ELN的賽局分析(2)

股票價格,除了隨時間拉長,而有較廣(胖)的分佈外,也會隨著股性活潑程度的增加,而產生相同的效果。

什麼叫作「股性活潑程度」?

以下三種標的,明天收跌停盤的機會誰大、誰小?

  • 加權指數
  • 台積電
  • 全友

答案是:全友〉台積電〉加權指數

這就是它們股價的活潑程度,也就是偏離現在股價的可能性,專業術語叫「標準差」

我們之前已提過標準差的概念,可以回頭複習一下:

論風險--報酬的不確定
如何挑選共同基金--標準差

股價越活潑(標準差越大),它的分佈就會越廣(胖):

上圖是理論的分佈,實際上的分佈如下:(我們以加權、台積電、全友為例)(持有十日的漲跌幅度)

(2008.8.29加註:上圖只有1577交易日,Morrisblog這篇文章統計了完整的資料,可以連過去看。也謝謝他!)

 

因手邊只有2002以後的資料,只有1577個交易日,故分佈比較不均勻。比較不像理論值,但還是可以看出:

股價越活潑(標準差越大),分佈會往兩邊拉,越容易偏離中值。

2008/8/12

台灣市場常見連動債類型(二)連結數檔股票ELN的賽局分析(1)

為了進一步說明ELN的賽局(Game Theory)分析,我們要先談一般權益證券價格(或指數)的走勢分佈。

連動債DIY--如何架構高收益型連動債(ELN)中,眼尖的讀者,會發現其中的兩張圖,有一點玄機:

紅色圈圈內,那個紅色曲線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出現在這裏?

如果股價遵行隨機漫步理論,未來股價則呈現如下圖的分佈:

意思就是,未來股價,漲、跌的機會各半,而且,隨著漲(跌)幅的拉大,其可能性(發生的次數)將越小。

也許有人在質疑股價是否真的會遵守隨機漫步,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台灣加權指數的分佈*:

由上圖可以看出,大致上,股價或指數是遵遁隨機漫步的,當然,其些微的差異(以次數來看的話),發生在大漲、大跌的次數,比常態分佈的機會要大。這裏所指的「機會要大」,也不過是幾次而已,但若常態分佈,可能一萬次只能發生一、二次,但真實世界,則每隔二到五年就來個一次。例如:九一一恐怖攻擊、九二一大地震、三一九兩顆子彈事件..等。

但總的來說,這種極端的狀況,統計上的次數,還是較少發生,但足以讓沒有作好風險規劃的投資人,受到慘痛的教訓,甚至破產。

因為台灣有漲趺7%的限制,所以沒有一天內,超過正負7%的情況發生。但若持有加權指數五天,則分佈如下圖:

持有五日,當然就有可能漲跌超過7%,但要大盤連跌五天機會是很少很少的,甚至連三天大盤跌(漲)停,使幅度超過22%的機會,在這5千個交易日中,也是屬於少數極端的狀況。

我們將一天、五天的分佈放在一起比較: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

  • 真實世界的股價分佈,大致符合常態分佈。
  • 但其極端的狀況,出現的頻率,將遠較常態分佈大的多。這些極端狀況,將讓投資人,賺到異常的利潤或造成不可彌補的重大損失。
  • 當持有時間越長,分佈將越往兩側拉開(變胖、變矮)

 

*統計期間:1987/1至2005/2共五千個營業日資料。

2008/8/4

台灣市場常見連動債類型(一)連結數檔股票(指數)的ELN

我們已經交代了兩大連動債的類型,ELN及PGN。

但台灣市售的,大多數是ELN類型。

我們在連動債DIY--如何架構高收益型連動債(ELN)中,已簡單的舉了一個最基本的ELN類型,但市售的,多半不會設計那麼簡單。尤其連動債市場剛在台灣起步時,往往連結了十-十五檔股票。

常見的行銷手法是,配合時下最熱門的題材,來包裝標的個股。比如當時澳門賭場開幕、新加坡開放博場執照時,就連結美國金沙集團、MGM等,幾支賭場股變成「博場大享」。

精品題材當紅時,就連結Gucci及YSL母公司PPR group(Europ:PP)、Coach等股票。變身為「精品玩家」。

如果像最近油價、能源變成重點,就可以連結Mobile、Exxon、ConocoPhillip等公司。

當發行機構將熱門題材股票一網打進,包在連動債中,就可以讓投資人產生將會因標的物的成長而有獲利的「錯覺」。尤其,把我們聽過的品牌都放進來時,而容易激發購買的慾望。

例如,當產品DM上秀出了Gucci、LV、Bvlgari、Tiffany等LOGO,容易造成一種,以為自己要成為這些公司的股東,甚至老闆的假象。但實情是,這類連動債,都是以最差一檔或三檔股票表現,為計算最終報酬的基礎。

標的股數越多,就對投資人越不利

---------------------------------------------------------------------------------------------------

我們以IC產業為主,來創造一個「半導體大王」的連動債,它的條件大概是:

年期:3年

評價週期:季評價(三個月一次)

連結股票:台積電、聯電、日月光、旺宏、茂矽、華邦電、南科、瑞昱、聯發科、創見。

保證配息:前三個月8%。

紅利配息:當最差一檔股票,比評價日(發行日)股票高時,另配0.1%紅利,提早出場。(最高相當於年息:32.4%)

KO事件定義(Knock Out Event):當最差一檔股票,股價低於評價日80%時,為KO事件。

提早出場:下列兩條件,將造成提早出場

(一)紅利配息事件發生,投資人多配0.1%後,拿回100%本金

(二)KO事件發生,投資人拿回80%本金。

---------------------------------------------------------------------------------------------------

行銷手法(話術)

保證配息8%,如果在第一季遇到紅利配息事件,就三個月拿到8.1%,年利率就是32.4%。

如果不幸,遇到KO事件,只拿回80%本金,但加上已拿到的8%,也有88%,只虧損12%,自己作股票,虧12%比比皆是。

可能獲利是32.4%,最大損失是12%,是很划算的交易啊!

你看,這十支股票每支K線都差不多長這樣:

---------------------------------------------------------------------------------------------------

關於這類連動債的賽局分析(Game Theory)我們留在下一篇整篇探討。其中,會剖析為什麼:

A.它是對投資人不公平的投資

B.標的股數越多,就對投資人越不利!

現在如果有這樣的產品,相信不太吸引人,原因是個股的K線,再也不會有上面這種型態的。尤其DRAM個股,早就跌得稀瀝花啦。

但過去五年,次貸暴發前,市場接受度及成交額,都是一路成長。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多頭市場而已。

曾經聽過同業朋友自豪表示,他對選這類連動債很有心得,選的產品,常常讓投資人獲得紅利配息,提早出場。我一笑置之。

而以投資銀行的角度,當它手中的股票越漲,避險的需求將越殷切。而在市場上,公平的避險,必需付出代價,更不可能有利潤的。但如果包裝成這種連動債,就是把下跌的風險轉嫁給別人(ELN購買者)(延伸閱讀:ELN連動債的特性)。

更妙的是,因為它是以最差一支股票計算報酬,其他股票繼續上漲的利潤,它能自己保留。

不只如此,它利用連動債,可以不付出成本的避掉自己手上股票下跌的風險,還可以加收一筆手續費

在大部份股票線型長得如上圖一般時:

投資銀行一有急迫避險需求,二來利用連動債避險不只不花錢,還多一筆收入。

散戶投資人不敢冒險選股,又想賺股價上漲利得時,這種看似「賺32.4% VS 賠12%」的好交易,當然廣受歡迎!

仲介兩者的中間人-台灣本土金控銀行、保險公司,正好遇到傳統業務(商銀放款、壽險)萎縮,消金又遇雙卡風暴的時機。當然努力打著「財富管理」的名義,大賺仲介抽佣的錢囉!

好啦,當多頭市場不再,投資人苦吞虧損,客訴大增。投資人荷包失血,對銀行信任度大減。那麼,誰又得利了呢?

2008/7/29

墊檔用遊記--我的歐洲之旅(四)BMW Welt

然朋友在BMW工作,當然要去參觀一下。

第一站-BMW Welt (BMW World)

BMW Welt是其總部建築群中,比較新的一棟,跟BMW博物館不同,它主要用來展示現售新車、提供交車、免費供觀光客參觀等服務,當然還有紀念品店。(墊檔用遊記--我的歐洲之旅(二)一文中,那台二十萬的腳踏車就在這裏展售)

下圖左邊那個"扭轉"的建築物,就是BMW Welt。右邊那個四筒狀的,是總辦公大樓。其特色是它的每層樓板是從上懸吊下來的,而不是從下支撐上去的。

右下角那個碗型物,就是BMW博物館。屋頂是公司標誌。

 

在BMW Welt中,比較特殊的是它的交車中心。它在挑高的二樓層,在這裏由業務代表協助新車主熟悉功能,及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等待交車的眾新車們。

 

熟悉完畢就準備上路大顯身手囉。

對外的通道

一樓展示的新車,大多國內都有銷售,只列比較特殊的:

新上市的X6

一系列

跑車系列--BMW M6

 

 

至於三四樓,是BMW的CLUB,當天因為沒有著正式服裝,所以就沒機會上去瞧瞧了,不過就算上去,也八成不能照相。

最後一提,在紀念品店,一頂綉有BMW的棒球帽,要價15歐元。因受朋友之託,我買了一頂,出發前,他交代買個四五頂吧,不過我不敢真的買那麼多,怕他受不了,哈哈。

2008/7/24

墊檔用遊記--我的歐洲之旅(三)

介紹幾個有趣的行程。

第一個:朋友家後山野(?)遊。

寫野遊,是以台灣的標準。想當初大學山社時代,要背二十公斤,坐至少半天材車,再走一天以上,才可能有這番景緻。

打問號,是這個地點離我朋友家五分鐘左右車程。所以嚴格算是在家邊散散步,可能連郊遊都不算。是我們到達第二天,睡飽後第一個被招待的行程。

停好車,就在路邊採起紅莓了:

拿了就往嘴裏塞,不用怕農藥。

吃完了紅莓就往森林中前進囉!

走著走著,就開始了行程的重點,採藍莓哦!

 

在森林中,很涼爽乾淨,完全沒有看到任何垃圾(一張糖果紙都沒看到),當然更不會有人在那裏唱卡拉OK

也有許多植物可以欣賞:

 

 

以上就是我認為”俗又大碗”的採野莓之旅。

2008/7/23

墊檔用遊記--我的歐洲之旅(二)

這次德國行,最深刻的感想就是:好貴啊!

歐洲消費本來就貴,加上歐元大漲,當地物價真是貴到爆。

舉幾個例子:

 

至於最便宜的可樂(200CC),一杯要價也要2.8歐元。那就是在餐廳用飲料的最低消費額。

這期商週有報導最貴的腳踏車,我也來PO一下。

4,199歐元,大概二十萬台幣。比起商週報導那台六十萬,少很多。但!這是簡配價!意思就是還沒加你一定會加的配備。

買不起嗎?那參考一下我朋友小女兒的”坐騎”,看一下那個MARK!(德國人買來給小朋友學騎腳踏車用的,沒有踏板,小朋友用雙腳踏地往前走,聽說這樣學平衡很快,等到平衡OK了,再加裝踏板及鏈條等,當然,又是一筆錢囉!):

 

這一兩年,想去歐洲旅遊的人,可能都會延後行程吧。難怪這次去幾個景點,排隊都沒有以前那麼久!但是還是很多人啦!

 

補充圖片:

現在一台萬元的腳踏車,在台灣也是常見的,所以上款BMW幼童用的價格,大家覺得還好。看一下它的大小吧!(前景為我八歲大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