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4

九一一小字典---七二法則

投資人在多少報酬率之下,要經過多久,原始投入本金才會翻一倍?

我們可以假設幾種狀況,如下表:

 

當年報酬2%時,經過36年,本金可以成長為2.0399倍。

當年報酬8%時,經過9年,本金可以成長為1.999倍。

當年報酬12%時,經過6年,本金可以成長為1.974倍。

當年報酬6%時,經過12年,本金可以成長為2.012倍。

因此,在本金成長兩倍的條件下,在報酬率經過多久(年期)兩者相乘會很接近72這個數字。這就是所謂的七二法則

當然,這是概算,比較精確的數字如下表,不過,在評估投資時,用七二法則會很快得到一個初步的概念。

 

2007/12/12

定期壽險---有限預算,拉高保額的好工具

保險原理一文中,有這樣的敍述:

保險的發明,基於人類的仁愛精神。
一萬個人,平均一年之中,有2人身故,則每人每年出2000元,可對身故者,提供1000萬的財務保障。這就是最基本的保險原理。

 

當然,以上數字是純假設,用來提醒我們作保險規劃時,要切記保險的核心價值。現在,讓我們來看真實的數字:(下表是目前台灣壽險業者計算保費所用的第四回生命年表,其中節錄出來"男性,30-40歲"的部份)

實際計算保險費率是很複雜的,這裏不打算變成數學補習班,或精算師訓練所。但保費的計算基礎,就是看那個族群(性別+年齡)的人,一年死亡率多少而訂。

比如上表最後一行,四十歲男性,年初有9,515,999年,整年會有26,274身故。那麼,對這群人來說,每買一元保障,就應付出0.002761元(死亡率)。乘以100萬,就是買一百萬保障,應該付出的”危險保費”,四十歲男性為2761元/年。

我們以一百萬保障為標準,可以算得30歲至40歲男性應付的危險保費如下表:

 

如果有一年期的定期壽險,那麼:

30歲男生要花1,393買一百萬保障

31歲男生要花1,452買一百萬保障

32歲男生要花1,530買一百萬保障

....以此類推。

 

但如果30歲男性一次要買個十年,作足30-40年的保障呢?保險公司就不會跟你一年調一次保費,它會弄成每年都讓你繳一樣的費用。為什麼一定要弄成每年一樣呢?

每年保費不一樣,要對客戶逐一解釋十個數字,不如用一個數字十年不變來得乾脆。

十個數字還越來越貴,客戶會懷疑是否被坑,不利成交。

 

那怎麼弄成十年同一個數字?

粉紅色那條上彎曲線,是依照生命表中,不同年齡的死亡率,計算出來的費用。紅色那條水平直線,是十年期定期險的平準保費。

在紛紅曲線,與紅色水平線交叉點之前,是保險公司”超收”了保費。交叉點之後,就”短收”了。(不足以支應理論的危險保費)

所以要以A來補B。

A是超收的部份,B是後來要補足的部份。

但A不等於B哦!

因為A是前收,錢是會生小錢的,所以應該是:

AX 利率 = B

以絕對金額來看,A一定小於B。至於公式中的利率,就稱作保單的預定利率。至於預定利率的高低,大約就是定存利率(在美國是美國國庫券)。目前約在2.75%-3%附近。

 

白話解釋:

保戶多存了A在保險公司那裏,保險公司給的報酬率,大約跟定存差不多,準備用來補年紀大時,更貴的保費。

這就是定期壽險囉!

 

延伸思考(一):

如果我認為我運用資金的本事比定存高,我只想每年每年繳”危險保費”,可能嗎?

投資型保單就是這種思維下的產品。 (將另文介紹)

延伸思考(二):

對一個三十歲男性,如果要買十年期,一百萬的定期險,實際上的年繳保費是多少? (猜一猜囉)

答案改天再PO,今天先休息。

我愛熊寶寶--如何放空中國股市

當我在愛曼牛(Emmanuelle)夢遊仙境—牛市旁的幻象與騙局(二)一文中,抱著看笑話的心情看一些新手理專的自信時,其實是有點心虛的。因為我猜,其實像這種在股市受過重傷的人的小心翼翼,在過去多頭行情中,應該在私底下,被嘲笑的更慘烈。人家是不畏虎的衝衝衝,我是處處皆草繩。

10393,是一個我一輩子不會忘記的數字。什麼是10393?有圖有真相

 

在那條如溜滑梯般的線,我賠掉當時2/3身家。從此我發誓,要在下一個股市泡沫中,對那隻可惡的大白熊,討回公道。

等了七年,近來台股的大M頭,觸動了我報仇的雷達,先將工具備便。要空台股,現在很方便:

  • 券空台灣五十(0050)(如果借得到券的話)
  • 150支平盤以下可放空的權值股
  • 大小台指
  • 台指選擇權

 

除了台股,另一個更大的泡沫在等著,中國。中國開戶作A股現股都困難了,那有信用交易可以放空?去開個美國戶囉:

UltraShort FTSE/Xinhua China 25 Proshare 槓桿放空中國新華25指數

以目前PE ratio(本益比)4,50來看,中國股市肯定是泡沫。但投機史上,泡沫有可能維持個五年,要放空中國,口袋一定要夠深,不要去猜高點,確定反轉再出手。口袋不夠深怎麼辦?

來個定時定額選擇權吧!

 

 

 

 

註:

這裏僅提供可用工具參考,不負任何投資建議之責任。多空操作都要作好資金管理及風險控制,至於方向,只佔成功一小部份。

2007/12/10

你夠資格談投資嗎?之外一章--吐糟一下金管會

在寫上一篇「你夠資格談投資嗎?--賺錢之前,先談保障」時,一方面收集各家保險公司資料,一方面又回頭看了一下金管會針對宣導定期險的文章。(金管會宣導定期險全文

忍不住在這裏吐糟一下金管會,我認為,台灣之所以保額偏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人比較難接受”保費拿不回來”這件事。

當然,保費本來就一定拿不回來(如果風險沒發生),而終身壽險的「拿的回來」,本來就是一個迷思。這個觀念當然值得大力推廣,大力解說,正如同我準備在以後文章釋明其中道理。

但消費者觀念改變是緩慢的,需要時間去發酵,在大家比較能接受終身壽險的環境下,與其在很少人訂閱的電子報中宣導定期險,不如積極促成用較新的生命年表,或者,用再保的機制,取代部份業者責任準備金的提列,就可以很快的將保費降低。讓國人觀念改變之前,就將平均保額作大,讓保險更能有效發揮功能。

 

我們來看一下台灣保費貴多少?(四十歲男性,非吸煙標準體,台幣/美金: 32.5計)

 

註:

1.百幕達單即台灣常見的"境外保單",即有錢人喜歡買的保單。(如果你是有錢人,保障需求都上千萬上億,你會選擇台灣保單嗎?)

2.美國單即美國人在美國當地買到的保單費率。(此費率還不是最優惠費率,上面還有兩個體位比它便宜)

3.以上兩者都是台灣主管單位不承認的保單,故兩者皆無稅賦上的優惠,無任何節稅功能。但如同我在「從客戶角度看理財」中所言,保險的核心功能是風險轉嫁,節稅是次要功能。以風險轉嫁的角度,費率若能便宜至1/3不到,不是可以造福更多人嗎?

你夠資格談投資嗎?--賺錢之前,先談保障

每個個人或家庭,在考慮投資之前,都要慎重的先行確定,”風險管理”已經規劃妥當,才有資格談投資。

 

先講一個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例子:

他是一家頗為成功的房屋代銷公司業主,我認識他時,他名下有五棟房子及一輛歐洲進口名車。因為事業相當成功,五間房屋都有貸款,以支應生意上的週轉。

正當一切順利,某一天的不適,才讓他發現肝部的惡性腫瘤。由於發現的晚,不到一年,他就離開人世了。

後來輾轉得知,因無力負担龐大的房貸壓力,其妻兒被迫離開原來的居所,與人分租一店面,靠小吃攤維繫生活。原有獨棟豪宅的生活品質,驟變為全家合住一房。

這個發生在我身旁的案例,讓我相當震憾,也使我一有機會,就會提醒身邊的人,一定要定期檢視,自己的風險管理規劃。有了妥當的財務保障,才有資格去談投資、去拼事業。

 

而遺憾的是,儘管台灣號稱180%的投保率,也就是平均每人有1.8張保單。但每人平均保額只有78萬

造成保額這麼低的原因有很多,但單從客戶的角度來探討,要不是客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風險曝露程度,就是認為保費太貴,不捨得花這個錢、或花不起。

 

保險,是一個轉嫁的機制,將眾人不可承担的財務風險,轉嫁給所有可以承担的人。這也是保險的核心的價值。

這個觀念,在之前的文章中(「從客戶角度看理財」、「保險原理」)都提過。我沒有忘,雖然我記憶力不頂好,但也不至於像健忘的老人,同樣的話一說再說。我一直重複的理由,是因為我認為它太重要,而且大部份的人並不重視它。特別是金融從業人員。

一個家庭中,誰最需要保險?當然是負擔家計的人

但我看過太多將大部份的保險預算,放在子女身上的規劃,而家計承擔者,只分得少於百萬的保額。理由竟是:小孩子保費比較便宜。

這就是明顯,並未體認保險核心價值的作法。為客戶提供如此規劃的從業人員,在萬一該家計承擔者遭逢不幸時,而因他(或她)未有充分的保障,造成家庭生活巨變時,怎麼有臉面對客戶?

客戶沒有意識到自身風險曝露程度,保險業務員(或顧問)理當負起教育或提醒的責任。

家計負擔者,如有以下情況,風險規劃就更形重要,計算保障缺口時,要一併考量:

家中有負債,且主要由其償還。(如房貸、車貸)

經營事業者。經營事業則難免有週轉上的負債,或應收帳款的債權,在主事者健在時,事業是一個賺錢機器,所有生財工具都能發揮賺錢功效,一旦主事者不能視事,生財工具變成價值極低的折舊品,債權可能換不回現金,對外債務則易被債主雨天收傘。

 

另一個客戶無法作足保障的理由,是認為保費太貴。認為保費太貴,多半是選錯商品。

若以一個四十歲男性為例,他每百萬的保險成本如下表:

以20年期為例,對一個需求1千萬保障的家計負擔者而言,一年35萬8千的保費支出,也許還是一個不小的負擔,若選擇定期險的8萬7保費,則顯得友善許多。若還是難以負擔,則可以考慮10年期的5萬9千。

對大部份的薪水族群,也許不需要上千萬的保障,特別是若沒有房貸負擔,只考慮不幸身故後,給予家庭成員調整生活型態的時間。比如原本不工作家庭成員,需要時間找到合適的工作;讓仍在就學者,能按原本求學計劃繼續升學,不至急於出社會工作。

那麼,為家計負擔者買五百萬保障的成本,約在3萬(10年期)~4萬4(20年期)。

若僅以"純保費"的觀點來比較,將保障作在投資型保單的成本,又更低了:(本表所舉數字目的為讓大家對不同險種的成本有一概念,舉特定公司數字理由僅為我手邊正好有這兩家公司規劃軟體,國內有數十家壽險業者,各位應多加比較了解,針對自己需求選擇公司及產品,萬不可以下表為依據進行保險規劃,特此說明)

 

 

當然,每個險種的功能都不同,很難用某個標準去判定熟優熟劣。在保險規劃中,也都是要考量許多因素,才會有最適當的配置。

本文主要傳達的重點:

-風險規劃先於投資規劃

-家計負擔者的風險規劃,先於其他家庭成員

-在成家初期,經濟能力有限,保障需求卻最大時,定期壽險是彌補風險缺口的好工具

-定期壽險的保費,若在保障期間未發生風險事故,則保費形同”浪費”的觀念,是不懂保險的人說的話。因為任何有實質保險精神的產品,都必需保戶自己付擔轉嫁成本;除非它沒有保險轉嫁作用(只是名義上為保單),或者保戶未來拿回來的錢,是現在自己付出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