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4/14

二次海嘯在那裏?

2004年,我第一次去印度時,正好發生了南亞大海嘯。

這次出發前,最後一次看到的外電,是GM準備破產了。

之前市場傳說已久的二次金融海嘯,山雨欲來。

##ReadMore##

在我停留印度12天的時間中,幾乎完全與外界斷絕,沒internet access。同行的一些朋友,在空閒時聊到這次風暴時,幾乎都把箭頭直指邪惡的美帝,然後作出美國已經踏上強國衰退的單行道。

一位說美公債賣不出去,最後一期流標了(有這則新聞嗎?)

一位說中國央行周小川呼籲要發展非美元結算貨幣

一位旁徵博引,說明他在美居所附近的教堂,接連倒閉,足證老美道德淪喪,強國末路近了!*(註)

一位認為中國的家電下鄉,造就了台股這陣子強力的漲勢,可見中國的實力。

最後,就差沒有大家起立鼓掌通過:美元將因狂印鈔票終將大貶與衰敗的結論。

在這樣令人神清氣爽的香格里拉,我不想陷入無止盡的爭辯,只輕輕幫忙下了一個結論:

那我們回去都把美金全部換成人民幣好了!

反應大家可以猜到了嗎?

 

註:*所以他是有美國藉的

他大概沒聽過megachurch

------------以上又離題的分隔線---------------

回國一看,全球盤勢的強度真是跌破很多人的眼鏡。

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籌碼太乾淨。

但導火線是FED領頭的各國央行策略,得到效果。

這次衰退的幅度及時程,一定會比大家想的小很多。所謂百年最大海嘯,再過三五年就會變成一個笑話。

原本景氣循環也是人類樂觀->悲觀->樂觀的過程,如同金融市場,當然也伴隨著過度樂觀及悲觀,只不過經濟面的決策不若市場買賣便利,故偏離本質的程度,不及後者的劇烈與快速。

人類歷史以來的資產風暴,標的也許不同,程度或許有異,但就是群體意識過度樂觀高估某項資產而來。從十七世紀鬱金香風暴、八零年代台灣房地產泡沫、到這次的美英地產,本質是一樣的。

其中只有極少數會衝擊到金融產業,造成通貨流動的停滯,本來的經濟衰退,就會演變成蕭條。

後者的典型,就是1929年的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羅索克洛主演的最後一擊(Cinderella Man) ,就是發生在那個年代。

當時,在城市這邊,失業率高漲,窮到沒東西吃,很多人繳不起水電。但在農村這端,穀物豬牛卻是生產過剩。因為大家認為現金(與黃金)最有價值,能不花就不花,也因為沒有存款保險,所有人把錢都領出來放床底下,銀行體質再好,也禁不起大家同時把錢提光。當時美國本土就倒了八千多家銀行。

這次的發展有點類似,先是英美的房地產泡沫反轉,引發變現需求,直到前財長Paulson放手讓雷曼倒,爆發全市場對金融機關的信心危機,深化大家把錢領回家放的動機,全球金融體系就面臨崩解的邊緣。

現在回想央行/國家的政策:

  • 無限制(或2-3倍)提高存款保險額度
  • 激進的降息(如FED一次砍四碼)
  • 央行層級直接涉入商業本票市場
  • 以政府的信用出面為商業銀行提供不倒閉保證(英國)
  • 發放消費券

無一不是用盡各種方法,在化解崩潰危機,並將通貨擠回正常商業活動中。

很多人只片面看到美國狂印鈔票的訊息,就下了美元註定貶值的結論,有跳躍思考的,更直接下了美元遲早完蛋的結論。

貨幣供給來自貨幣基數及乘數。

實體鈔票是基數。

乘數就是有放貸或融通的機制。傳統上是商業銀行。

1929年時,沒有FED,沒有統一協調的利率政策,只有自由市場競爭。過多的銀行,代表過多的乘數效果,埋下股市泡沫的因。

泡沫後,錯誤的政策導致通貨緊縮,引發金融體系的瞬間崩解,造成了真正的百年大蕭條。

後來,美國才有現在存保FDIC、聯準會FED等機制。因為他們找到病因,所以有了藥方。

這次,乘數效果來自證券化產品、對沖基金、MBS、ABS...等等新興的影子金融/銀行(shadow banking, shadow financing)。

次貸不過是引信,但不小心炸到雷曼這種指標投資銀行,引發市場信心瓦解,這部份的乘數作用等於被秒殺。因為全球絕大部份的金融機構都涉入其中,又沒有人有能力切出防火牆(這才是這次危機的重點),所以為避免全體瓦解,才有以上罕見的邀進措施。

這些短期止血的政策,沒有一項是為了經濟復甦而定的。目標清楚而確定:

  • 防止金融體系瓦解
  • 提供貨幣流通的誘因

其中消費券這項頗有笑點,我們把它當成景氣刺激的方式,主計部門還能提供其對GDP成長貢獻數字,可謂神之又神,眾妙之門。

如果了解這次危機的整個脈絡,就會發現除了放手讓雷曼倒那次,美國執政當局的頭腦是很清楚的,在市場信心全失時,什麼都作的出來:

為了避免金融體系崩解,當然什麼事都值得作。

等市況穩一點了,信心好一點,救三大先改成政府保障其上遊廠商對它們的債權(若出貨後三大倒了,貨款由政府買單),這樣不止為三大倒閉牽連的整體工業崩解,劃了一道防火牆,也接間對三大施壓。

現在是準備讓它倒,股市照漲,你說美政府可不可不救?公司派及工會可不可再拿翹?

若認為印鈔會造成美元大貶,就是不了解這次的狀況。當乘數工具大量失效時,短期內怎麼增加基數都不會有大問題。

等市況一穩,一手升息,一手抛公債,就逆轉勝了。

如果有人懷疑到時美公債沒人要,可以問一下過去半年看空美金被軋到吱吱叫的人就知道了。

至於因為緊急救市而被迫入股民營銀行保險公司,大大違反美英自由市場旗鑑形象,而被很多人唱衰自由經濟體制末路將近,我個人倒是不這麼看的。

正如同成立FED來統籌市場的通貨調節,並沒有傷害金融業的自由競爭,現在也許被迫吃下一些股份,但比起找時機抛掉這些持分,尋找設立新的金融監管方法,以避免影子金融再次肇禍,才是重要且困難的工作。等體制建立,將官股變成民股不過是舉手之勞。

從短期的無所不用其極,到中期的針對不良資產解套的各種論述,到我出國前柏南克開始針對未來金融監管更新(特別針對影子金融的部份)發言,可以看到他們是很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與先後順序,也顯示他們強大不是沒有原因的。

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當然是困難的任務。

所以人類有種傾向,會把災難或不幸,歸責在別人身上。這樣不只道德正確,又輕鬆許多。

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就以這次連動債"受害人"為例,將責任一股腦推給邪惡美帝投資銀行,不只順乎潮流,更避免面對自己當初的無知及愚蠢。

這麼說並不是說我很聰明,我也曾幹過許多蠢到爆的白爛事。只不過,面對及記取,才是成長的開始。

除非你的工作是上談話節目打嘴泡賺鐘點,若要保護好個人資產,光唱衰美帝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