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6

九一一放炮:告別一個不平凡的年度--by 朱雲漢(商週)

開這個部落格也一年有餘,至今約有60位左右的忠實讀者,會三不五時的來逛逛。

學句孫叔叔的話:「我不認識你,但我感謝您。」

##ReadMore##

我文筆本來就不好,也沒有按照網上流傳的:「如何快速增加部落格流量」之類文章的指示,四處留言打廣告,流量低自不意外。

不過,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一個沒有懶人包之類明牌的「理財」部落格,就像沒有味精的泡麵、沒有女優的A片,當然不可能受歡迎。

報明牌時,不只語氣要果決,最好拉一些持反方意見的權威,狠狠的練一下。

這樣,不只勾起大家的發財夢,附贈政論節目的快感,完全符合散戶從眾(Safe in numbers)的心理需求,收視率自然上演噴出行情。

但投資要真的要能累積財富,就非得有自己的看法不可。獨立思考的能力及習慣為必然的條件。

這,當然很難。

特別是台灣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抹煞學生的思考能力。

沒時間或沒能力,培養對市場的看法,那麼就簡單持有大盤吧。

這就是當初我設定「讓非專業投資人學習以最低成本,來享受世界的經濟成長」為目標的初衷。

不過,這可一點也不刺激,還顯得版主很無能。

「明明就沒什麼專業(比如不會報明牌),還開什麼理財部落格啊?」

所以呢,我決定調整一下走向,學習某邪惡外資想作兩性作家,今天開始我也要轉型了,就來開炮吧。

====================正文開始分隔線,以上都是中年男子的無病呻吟=======================

我退訂商業週刊很久了,但最近竟然愛上它了。

在咖啡館吃午餐兼下午茶時,發現書架上的商週,比數字週刊更吸引我,後者腥煽的封面,娛樂效果竟然輸給商週的文章耶!真是太神奇了!(謎之音:根本就是中年男人,剩一張嘴的徵兆。)

咳咳!(假裝沒聽到。)

請各位同學翻到第1101期,第二十頁,朱教授所寫的「星河隨筆」專欄。

題目是:告別一個不平凡的年度

摘要:

2008是一個極不凡的年度....

第一重趨勢反轉就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單極體系全面式微

第二重趨勢反轉是第三波民主(third wave democracy)的退潮

...(XXX西方學者斷言):「沒有其他體制可能超越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作者接著說:....這種志得意滿的情緒禁不起時間考驗,這幾年民主體制失靈的現象已經在世界各地陸續出現... (作者舉了泰國等幾個國家)

第三重趨勢反轉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危機,也可以理解為國際經濟秩序自由化的危機

第四重趨勢反轉是西方中心世界的沒落,也可以說是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堀起.這是世界格局最根本層次的結構變化,這也是一個三百年長期歷史大趨勢的反轉

然而,從2008年11月布希召開G20會議商討全球金融危機開始,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降臨

(以上藍字是專欄的本文,紅字是他引用某學者的話法,黑字是我加的)

=====================摘要完畢之分隔線===================

這四個作者認為的重大趨勢,光看第一重趨勢,就知道這篇肯定娛樂效果十足。

縱使作者費力舉了四個趨勢,其實只在講一件事:

西方老牌子民主國家美國完蛋了啦!不只經濟完蛋,政治也準備遜掉了啦!(台語叫:整組駭了了)

反正現在再踩美國幾下,也沒有人會反對,更是符合大眾的口味!

趨勢反轉這個字眼,來暗示未來的世界,跟以前不一樣囉。

那麼,什麼是以前的世界,從二戰到今天,誰在主導全球經濟及政治?那個體制勝出?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作者才選擇了趨勢反轉這個字眼。

美國勢微,當然有可能,但立論是什麼?一個政治經濟學教授,應該有很不錯的見解才對。

要不提出一些數字(像同一本週刊轉載的馬丁沃夫專欄一樣),若提不出數據,至少邏輯嚴謹一點吧。

這樣講好像很狂妄,一個大學教授邏輯怎麼會比你差?

文中所謂四個反轉趨勢,簡單版:

第一、美國為核心->變成雙核或四核或多核

第二、民主為核心->變成雙核或四核或多核

第三、(老實說,我很笨,看不出文中這點是那個地方有反轉趨勢)

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非資本)主義全球化

還是資本主義全球化->(不)全球化

或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危機->(非)危機

看起來最後這個機會不大,應該是前面兩個其中一個。

不過,後面這個也可以理解為國際經濟秩序自由化的危機就真的把我搞混了。

加了秩序兩個字,就像單核去跑VISTA,整個卡在那裏開不了機。

應該是這樣,所以要反轉成雙核的意思吧!

第四、西方核心->非西方核心

(但沒講是單核->雙核->單核(西-東西-東),還是單核->雙核->四(多)核。(西-東西-東西南北+中發白)

扣掉第三個不知所云,其它三個就是在唱衰西方(當然靶心是美國),暗指東方要慢慢變老大了。

所以我就說四點根本在講同一件事。

我先談政治再回歸經濟。

第三點所舉的泰國,的確是民主倒退的例子。不過它會倒退,就更證明了「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比「非西方」的好。泰國現在亂源就是有權無責的泰皇,三不五時會出來攪一下局,想要干政時,鼓動一下黃杉軍,被指責監督時,又龜縮回去說他只是精神象徵。相較之下,權責相符的三權分立,還是王道。

我若是西方的學者,一定更加「志得意滿」。

民主本來就不是天上掉下來了,是權力不斷衝撞學習修正而來。第三波民主,本來就是半吊子的民主,會有倒退,一點也不奇怪。若要說反轉,請問要轉到什麼制度?現在有那個制度跑出來,讓大家說:咦!原來也不一定要民主哦!

走路走到一半跌倒,不代表你會改變方向嗎!

那麼憑什麼唱衰美國?因為美國的次貸造成金融海嘯,我們投資的基金、連動債賠了一屁股,唱衰美國,不只政治正確,還"經濟"正確呢。

身為一個經濟學教授,要不要告訴我們,為什麼全世界的錢,拼命往美國跑,拼命去買「全面式微中的單極體系」的公債?買到負利率(不是實質負利率哦,是名目也負利率了)還搶著買?

為什麼全球央行要跟美國連手,一起行動,一起降息?這樣全球化有反轉的跡象嗎?

如果資金流動還是管制重重,幹嗎「全面堀起的國家」,要對「全面式微中的單極體系」的美國,號聽計從?柏南克又沒有拿倚天劍,英國的布朗也沒有屠龍刀啊。

實情是:

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比民主還更不可逆。

請問現在那個腦筋正常的國家,敢提高貿易壁壘?敢加強外匯管制?(是進一步加強,不是實施哦)如果有,才叫反轉。結果不都是在山姆大叔一個號令下,同步降息,想辦法儘可能把錢丟出去給市場,以期緩解信用緊縮。

然後大部份的錢,又逃難似的衝進美國,去買收益幾乎小於等於零的美國攻府公債。

全球被套現套的最嚴重的,不就是包含中國在內,新興市場的股市嗎?

還有朱大教授去年帶隊去參訪的湄公河流域經濟圈的越南?(還是他兄弟帶隊的,我忘了,常常搞混他們倆人)

現在美國股市打一個噴涕,那一個國家股市不感冒的?特別是「全面堀起」非西方國家。舉一個例子給我們就好!

像越南、東歐,根本就是西方國家連噴涕還沒打,就先進加護病房了啊。

又從那一點看出,非西方國家要堀起了呢?

世界經濟,還是繞著美國轉啊!

不提G20還好,什麼時侯G20有過重大影響的決議?

不講G8,大概是因為20>8,講G20比較像多核。但G20向來就是政治大拜拜,對經濟世界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

講到G20,就被內行人看破手腳了。

=====================打完嘴炮還是要交代一下有建設性的東西的分隔線===================

這次金融風暴,影響層面這麼大,當然是肇因於全球化。

目前沒有任何跡象看出,金融全球化會反轉。既然還是要往全球化走,自由化就一定跟著來,除非那一個國家想要(且能夠)完全鎖國,自外於地球經濟體。要不然,單一國家傳統的財政或貨幣政策,效用一定遞減,也就是管制效果變差。結果就是自由化加強,那來的反轉?

從人類的經濟歷史來看,金融危機的種子,總在一段平穩的經濟發展中萌芽;在某個資產泡沫中開花;在泡沫破滅時修成正果。

第一段萌芽期越長,第二段的泡沫就越大,最後的惡果就越大。

不是每次危機都會傷到金融業,但如果傷到,短期重挫資本、金融市場,長期重傷經濟。一九二九大蕭條及這次,皆屬之。

相比之下,什麼九一一、1987黑色星期一,都是小小巫見大大大巫。

吊詭的是,這次就是因為全球化,而拉長第一段經濟發展的時間與空間,提供了史無前例充分的養份滋潤。但不要弄錯,種子的基因不是全球化,是人性永遠不變的貪婪、無知、及恐懼。

以前的危機像河流泛濫,只要雨期長一點,就成災。

但各個河流是獨立的,黃河泛濫無關於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出大水,也不干易北河的事。

小的河流,多一點水就不行,但牽連有限;大一點的,可以容的水量範圍廣些,但萬一成災,牽連就廣些。

當所有的河流,融成一片汪洋時,突然可以包容好多好多的水也沒事。

戒心少了,貪心多了。

今天成災,它就不是河觴,是海嘯了!

2009/1/13

九一一評:投資者應吸取的六個教訓 by John C. Bogle

這是第一次本BLOG,以引用新聞,為著文重心。

之所以不專書新文,僅引用新聞來發揮,原因是近來心境有點複雜也有些單純。

##ReadMore##

複雜的是,我發現這部落格,想要揭櫫的理財大原則,實際作得到的非專業投資人少到很可憐

單純的是,就這點人性的反應,本來就在我的預期之中。畢竟散戶之為散戶,絕非沒有原因。除非歷經重大的Paradigm Shift(觀念大移轉),不要妄想看了本部落格幾篇文章,就會脫胎換骨。更何況根本沒看的

這兩個又複雜,又單純的矛盾面向,可以用一個字總結:

 

 

 

 

「懶」。

(謎之音:根本就是懶而已,講了一大段,又沒有稿費,騙什麼篇幅?)

======================哈哈,正文來了的分隔線==================

這篇文章作者是John Bogle

他是美國先鋒(Vanguard)基金集團的創辦人,也是第一個將低成本(甚至零手續費,No Load)基金落實到非專業投資人的基金業者,更是鼓吹ETF最力的人(當然,現在市場上五花八門變種ETF他也批判的最凶)。(九一一按:現在很多ETF,早已偏離ETF的核心概念)

他早在1976就開始推廣低成本持有大盤的投資哲學,但當時被其他同業嘲笑,畢竟投資人的低成本,代表的是業者的低利潤。但因為他堅持只有投資人的最大利益,才是業者最大利益的核心價值,如今先鋒(Vanguard)基金集團已是全球最大指數型基金發行公司。

新聞原文請按此

針對本次金融海嘯,他寫了六個要點,希望投資人記取,我認為很值得大家思考:

一、小心對待市場預期,即使是專家的預期

二、永遠不要低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三、歷史業績出眾的共同基金經常遇挫

四、投資整個市場依然是首選策略

五、在投資替代資產類別前要三思而行

六、當心新融創新

我不重覆他的論點,想細究的人,自己連上去看

關於第三、四點:歷史業績出眾的共同基金經常遇挫投資整個市場依然是首選策略,這兩個他向來鼓吹的觀念,都在他三本書,有很清楚的實證及論述,有興趣學資產配置的人,或者相關的金融從業人員,很值得一讀:柏格談共同基金共同基金必勝法則(上)共同基金必勝法則(下)

我要補充的地方:

一、小心對待市場預期,即使是專家的預期

對非專業投資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你連誰是專家都很難分辨。

有的「專家」是等事件發生了,才看圖說故事。有的是永遠的多頭(或空頭,如最近很紅的末日博士,還不只一位),反正堅持一個方向,早晚會對。

根據投資三段論,就算你真正遇到一位真正的專家,你也確定只有他才是真的準的,如果資金管理或風險控制沒作好,準確率八成也會讓你破產在那不準的二成。

另一個讓投資人喜歡去追求專家的原因,就是隨機效應

簡而言之,對非專業投資人來說,誤用市場預期,還不如沒有預期!

二、永遠不要低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關於資產配置,柏格這句話是重點中的重點:建議投資組合中債券所佔百分比與您的年齡相當。

也就是我一再提及的觀念,資產配置一定是由下而上,由你去看市場。先求符合你生涯階段的配置,再求判斷市場走向去調整。就是:先求不傷身體,再講究效果啦!

文中,柏格還是用傳統股債平衡的講法,我補充的是,股債平衡,其實就是核心衛星的觀念,在金融創新的今天,我傾向不講股債平衡,一來現在名為債的商品,很多都不是我們想的債。二來這次風暴下來,除非你的債配的是山姆大叔的公債,要不然也是股債雙虧。

至於五、六點,我想順著第四點,來延伸發展。

為什麼柏格說投資整個市場(持有大盤)依然是首選策略?疑者會說,我從去年持有整個市場,還是賠的一榻糊塗啊?

但如果你依生涯階段,作好核心衛星配置的話,你的損失絕對在你可以忍受的範圍內。

如柏格自己承認的:

「2000年初﹐債券在我的個人投資組合中大約佔65%﹔由於從那時起﹐我的債券投資累計盈利50%﹐股票投資為虧損25%﹐所以現在我的投資組合中債券佔75%﹐仍然比較接近我的年齡」

也是說,到2008年底,他的總資產,比2000年時還增加了約23.75%左右。總資產的年化報酬約2.7%。債券部位年化報酬是5.2%。(911按:1/14修正)

假設沒有配置,全壓在股市好了,至少也還保有五成以上資產(以全球各區指數及百分比計)。

肯定遠遠好過踩到連動債地雷的投資人,及大部份新興金融工具的投資人。

======================真正重點來了的分隔線==================

關於替代資產類別(Alternative asset, Sector),及金融創新,我們要認知:

資產會產生價值,只有兩個來源:

  • 經濟單位的成長
  • 貨幣時間價值

所謂經濟單位,可以小至地攤、隔壁的早餐店、上市公司、乃至於一個國家。只要它們是能永續經營的單位,回歸投資本質,絕對是每期盈收,減去成本、費用、稅金,要能留下盈餘。

否則,早晚像不要臉的力晶,不只面臨倒閉,還想辦法拐政府的錢。

只要人類還有經濟活動,就一定會有能夠產生盈餘的經濟體。

直接入股、或買股票、或透過基金(ETF更好)來持有一大籃子股票,就是因參與經濟成長,而實現投資獲利。

間接投入,就是借錢給經濟單位。

買公司債、放定存再由銀行借出去,本質上沒有差別:參與的方式略有改變,變成去承擔信用風險,賺取貨幣時間價值(利息),但不享受經營成果。

這二種,就是投資價值來源的本質!不多也不少!

絕對不可能因為金融創新,連動債、ABS、MBS包一包,就憑空創造了價值。

散戶買到的金融創新商品,價值多半不增,風險反而大增。

有了這層了解,回頭看柏格的第五、第六點,應該就很清楚了!

至於投入經濟成長的方式,除了我們本業,非專業投資人要去選個股、產業、甚至個別國家,風險絕對是很大很大的!因此,柏格才會畢生宣揚持有整個市場的投資理念啊!

======================補充說明,延伸閱讀之分隔線==================

概念有了,怎麼實作,其實這裏都講過了,沒看過的複習一下:

如何自己準備退休金(五)--將退休金投資在那?
如何自己準備退休金(六)--王小明輕鬆存千萬
如何自己準備退休金(七)--陳大寶戮力拼千萬
如何自己準備退休金(八)--投資配置的大原則<--特別是這篇!!!
風險與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