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寫了一篇,台灣投資人如何從這次金融風暴成長-您不應忽略的風險。但一直無法以比較生活的方式呈現,總覺得太過學術及生硬,正在猶豫要不要放上來。
百無聊賴時,正好轉台轉到ETtoday的「台灣向錢行」,三個名嘴,外加一個股票分析師,正好給我題材。
其中一個橋段,是來賓目前心目中,各類資產的優劣排序,我只來得及照到最後一位,有興趣者,可以找找youtube,看有沒有網友將它放上來。
有趣的是,大家的排序或略有差異,但最後一名,不用多說,就是股票!
還記得近一年前,在我寫愛曼牛(Emmanuelle)夢遊仙境系列時,那陣子股票、基金是當紅炸子雞,同類型節目,來賓除了各家名嘴,講得嘴角滿沫,狠賺800%的基金達人、基金年報酬二位數以上的藝人,都能侃侃而談自己獨門成功的投資術。
現在這種市場氛圍,當初"定時定額就是要堅持"的論調,當然如夢幻泡影,被人棄如敝履。在進入主題之前,先給各位一個想法:
這種節目唯一的功能,就是給大家取暖用!
今天,就算不看這個節目,大部份投資人的排序,股票基金也是最後一名。看不看,一沒有改變你的想法,二沒有營養的成份讓觀眾成長。不過這就是電視節目的積極意義,要不然,ZIQQ及大話腥聞,也不致橫霸黃金時段多年。
取暖,是說散戶投資人,需要外在、有權威的訊息,來肯定自己的作為,內生自己的信心。而「權威」來自媒體塑造的來賓形象,往往與專業無關。
去年多頭末期,起心動念買基金、股票時,要同一批人來強化自信。基金抱到現在,賠了一屁股,想改抱現金時,也得經過同樣的過程。
-------------------------------------回到主題分隔線--------------------------------------------
那麼,怎麼「健康」看投資呢。
投資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我猜,很多混過號子多年的高手高高手,都沒認真想過。
普羅的認知,投資,不外是低買高賣,賺個差價?
低買高賣,行話叫資本利得(Capital Gain),目標鎖定在資本利得的買入/賣出行為,應該歸類為投機,而非投資!
投資的本質,我用一句話來代表:
你願意花多少錢,去買賺一塊錢的機會。
如果你可以用2元,買到一個明年賺1元的機會,你的投資報酬率就是50%。
如果是用5元買到這個機會,那麼,報酬率變成20%。
10元買到,就是10%。
20元買到,變成5%。
當你可以用2元買到賺一元的機會,產生了50%的報酬,一定一大堆人跟你搶著買。於是,這個機會從2元,漲到5元,再漲到10元...一直到價格衡均。(期待的報酬,就從50%,慢慢減少到5%)
當大家算盤打得越精時,考慮的越多,就會想到:
到底這個賺一元的機會有多確定?
如果到時,打了對折,只賺到五角,如果我還能用2元買到這個機會,報酬也還有25%。
所以它在2元、5元時,買盤比較不容易猶豫。
但當”競標價格”變成20元時,萬一賺錢機會打對折,報酬可是從5%變2.5%。
如果只有2.5%,那我還要不要冒競標價格變動的風險,成天睡不安穩,還是直接放定存就好?
當”競標價格”到達這個臨界點,買盤開始猶豫,價格就達到均衡。
這就是股票投資的本質。上圖最右邊那排藍色的數字,就是本益比(PE Ratio)。
本益比,這個字眼,可能已被很多人唾棄。
只看本益比來作股票,要成功,是難如登天。但重點在那個”只”字,而不是本益比。
本益比(花多少錢買賺一元的機會),就是投資的本質。但不是行情(股價)上漲、下跌的關鍵。
股票漲不漲,如老科說的經典名句:「看是股票比笨蛋多,還是笨蛋比股票多」。
任何一個時間點,只要有人肯買,就算是爛公司的股票,也會漲!
也就是在特定一段時間內,大家可以不管一家公司到底賺多少錢,甚至如上一個金融災難--網路泡沫時,大家可以爭相購買一個,從未曾出現過盈餘的公司。那時,流行的估值方法,叫「本夢比」。
但只要時間拉得夠長,「本質」就發揮關鍵的作用。
在本質發威之前,籌碼與貨幣的相對數量,會決定股價。
如果市場上,就只有上面這些股票(一共十支),來代表明年賺一元的十個機會。而大家全部口袋,只能拿出十元來作這類的投資。那麼,一元買一元,報酬率是100%。
可想而知,大家會想辦法另外擠一些錢出來,也許把房子拿去貸款,也許跟亞利安星球的親友週轉一下。
這時,除了原有的十元,市場上,又另外軋來了40元,總共變成五十元,去買這十個機會。一個機會分得5元,報酬也還有20%。
無論什麼方法,願意加入投資的錢,如雪片般飛來,若有一天,市場總共可以投資的金額,變成500元好了。是不是會全部投入,來買這十個機會呢?
如果是的話,那麼一個機會分得50元,報酬只剩2%。這時,可能就會有一部份錢,不願投入來買這些機會了。寧可放在床底下,或遵從「台灣向錢行」三位名嘴的建議,一個放現金,一個買黃金,最後一個買”保本的保險”(哈!天知道那是什麼!)。
到底多少錢,要放進來買「賺錢的機會」,決定在兩個因素,這就是行情全部的秘密:
- 貨幣供給
- 投資人心理
貨幣供給最終決定權在各國央行,當貨幣供給多到一個程度,單純借貸需求就不那麼殷切。因為錢很多,而且到處都是!反應在貨幣時間價值(債券、定存、儲蓄險)的利率,就會越來越低。投資人早晚,願意花更多錢去買那賺一元的機會。
錢就會流到股市,「賺一元的機會」在市場上,越標越貴,本益比就變高了!於是,去年中國的整體本益比曾高達50。就是投資股票只能產生2%年報酬。
但那時,股市還是天天大漲,因為第二個因素-「投資人的心理」在作祟。
只要投資人夠樂觀,他們可以儘可能榨出現金來投標!
悲觀時(或者沒現金時),可以讓股市整體本益比低到10。(以美國股市為例)
下圖為,1926至1992年,美國投資人平均花多少錢去買1美元股利。(這裏是發出來的股利,還不是上面講的每股淨利Earnings per share)
這個表,說明了我們無法僅靠本益比,來作為投資的依據,因為投資人是精神分裂的,時而樂觀得不行,有時又悲觀到極點。
太樂觀之後,就註定以股災作為終結!真是履試不爽。
據先鋒基金集團(Vanguard)創辦人Bogle的觀察,美國投資人樂觀<->悲觀的一個大循環,約十五年*。
我們或許無法去預測,投資人的心理,什麼時侯要反轉。但如果你能回歸投資的本質,那麼在去年,全球股市本益比高漲,也許就有勇氣,跟異常乖離的利潤說「不」。
泡沫,也許會長達三年五年,但有些利潤不該去賺,就是該捨。千禧年,大家搶著去賺Dot COM財,巴菲特被譏笑跟不上時代了。現在回頭看,什麼才是成熟的作法?不言自明。
鑑古知今,從歷史回頭看,現在市場氣氛是悲觀。但貨幣供給的因素,基本上是有利的(當然,那7000億要不要放出來,也得密切觀察),各國央行無所不用其極,把錢放進市場。而從央行動作,到反應在股市,多半要花半年一年以上,才會開始發酵。
要大部份投資人重捨信心,願意再踏入股市,就得更久的時間。
我無法斷言,現在是不是危機入市的時機,況且怎麼入市,又得看個人的生涯階段,及資產概況。斷無一體適用的準則可依據。
從投資的本質來觀,可以用10元、5元買到「賺一元的機會」,開始逐漸浮現了。當然,你得確定那準備賺的一元,是未來的一元,而不是去年的一元。同時也得考慮,未來幾年經濟的衰退,對那一元利潤的可能衝擊。
這就是進一步,比較細膩的思維及操作。我們留在以後探討。
此刻,希望大家的資產,託諸位名嘴之福,是以「現金」、「黃金」等型式持有,而非只是心底深切的「期望」--而現實中,卻還是以本週排行榜,倒數一二名的股票、基金等型式持有。
如果是後者,就表示過去兩年,曾經迷失在市場樂觀,但不健康的氣氛中,而未冷靜看等投資的本質。
倘若現在,你仍深陷很悲觀的氣氛中,無法發現僅以5元,就買到「賺一元」的機會。而那個機會,是你去年抱著50元現金搶著買的呢!那也是偏離了投資本質,同樣是不健康的!
寫到這裏,正好來了一則最新消息,讓我來作結尾:
巴菲特宣佈以30億美金,入股我曾經點名財務可能有問題的GE(奇異電機)。(延伸:雷曼兄弟破產宣告!我的胡言亂語及其他)
好了,順便開始提一下投資三段論第二段-資金管理策略,巴菲特花30億在GE,好大一筆錢哦!但只佔了波克夏資產的1.1%**。如果你要學股神,可以開始用你總資產1%來投資美國股市囉!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中文版 P.286
**根據Yahoo Finance 公告BRK-A 2008.July的資產負債表
2 意見:
股票是買對於未來的預期!
今天中午吃飯時才在和同事聊時,他提到另一位同事將自己和老婆的大部份積蓄都買進被媒體炒作有機會成為中國的【山寨王】的威X。這家公司最近才宣佈要減資超過6成...他買的成本價約在20元上下,一路抱到4~5元之後漲回20多元...他堅持不賣!認定威X會重回百元!
是什原因有這樣的信念?我沒去直接問他...但同事轉述他很有信心可以因此將身家財產翻好幾翻~~這幾天無量跌停他堅持同樣信念.....我肯定的是他沒有911的投資觀念、沒有Morris對於半導體業的超強產業分析、沒有JL的看過三次萬點的無敵經驗.....甚至連我對於投資所願意付出的熱忱都沒有~~~他只有貪念!
同事要我去勸他....但另一位會計主管確告訴我~~他還到處推薦同事買威X!
我是散戶~~但我不要有散戶心態和命運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