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世界中,可以讓我們選擇存放的工具千百種。
目前為止,三分鐘系列已經介紹了兩種工具的本質:股票、公司債。
從本質出發,有助於奠定一個穩固的知識系統,可以在理財活動上,少走些冤枉路。
##ReadMore##
一個朋友在臉書上留言表示,在看了上上一篇三分鐘系列以前,她還以為「股東的獲利來自證券市場的廝殺」。當然,她算現代社會少數嚴重缺乏理財經驗的人,所以有這樣的觀念並不奇怪。然後有更多在股市中打滾多年的投資人,也會這樣以為,或者至少表現得如此。
使人迷失不自知股票價值其實有所依歸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的市場價格是不理性的,也可以說是瘋狂的。
先定義一下,價值與價格:
價格是市場成交的價錢,也就是買、賣方都同意的金額。
價值是股票能帶給股東淨利的能力。
價值看的是公司獲利的能力,即公司營運的好壞與帶給股東利潤的能力。
股票價格的不理性,可以天天在股市中看到。一家公司的營運,一秒之間,差別不可能很大,但股票的價格可以差好幾元,甚至一個漲(跌)停板。
2008年底開始至今,我們經歷所謂百年最大金融海嘯,其間全球股價急劇震盪,為股價的瘋狂下了最好的註解。
因此,財務教科書中理論的定價公式往往不足以解釋真實世界股價的變動。針對這點,科斯托蘭尼的論點比較貼近現實:
他認為,股價由「資金」與「心理」支持。
當投資人有錢買、想買時,股價可以無視基本面,一路往上飆升。這種情況就叫作超漲。
當投資人沒錢、信心潰散時,股價也可以跌得很離譜。即超跌。
有幸(或不幸)的是,我們在2009年,深刻的體驗了兩者。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