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31

台灣投資人如何從這次金融風暴成長-非專業投資人的自處之道(上)

投資要能成功,一定要付出時間成本

這裏所指的成功,不單是指賺錢(正報酬),更要超越大盤

非專業投資人的自處之道,我們拆成三篇來討論,上集講時間成本,中集講報酬的設定,下集講兩者的均衡

非專業投資人,在作投資策略時,容易忽略時間成本。

##ReadMore##

當我們完全不花任何時間,就全部配置在無風險的投資上--比如受存保保障的定存。假設它是2%。

我們追求比它更高的投資報酬時,就要考慮兩個因素:時間成本、風險。

因為我們花了時間,所以應該追求比2%還要多的報酬。也可以說,我們無法滿足於2%,因此投資時間來追求。

假設有一位投資人A,因為研究了某種技術指標,讓他今年的報酬,變成10%。那麼,10% -2% = 8%,就是他投資時間研究,所得到溢酬。(多出來的報酬)

如果他的本金是100萬,那麼,將因為研究了這個技術指標,而多了八萬的收益。

思考一:如果他投資時間,在自己的專業,會不會有更好的收益?

如果只有八萬,回歸本業,應該很容易就超過。

如果是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投資公司,有1839億資本,那麼,8%就是147.1億美金,是4855億台幣。

當然,很值得你投入全部的時間,甚至聘請世界上最優秀的操盤人。

從本金100萬台幣,到世界首富的1839億美金。兩個極端,告訴我們,越沒錢的人,應該花更多心思、時間,在開創自己的專業價值,而不是在投資/投機

這裏不是說不要學投資或理財哦,就算不是很富有的人,也應該要投資部份時間來學,要不然永遠也無法累積財富。只不過,要權衡一下,把時間放在專業投資兩者的效益,更千萬不要懷抱不切實際的夢想而進入金融市場。

思考二:投資時間,跟那個X%,有多少正相關?

常常遇到有人跟我分享,他運用了什麼指標、某種策略,在過去一、二年中,創造了如何如何的報酬。

很殘酷的,大多時侯,就是市場是多頭而已。射飛鏢選股,搞不好績效都比那個指標好。

任何指標、或策略,若無法通過超越大盤的檢驗,就是廢物。

超越大盤,指的是漲時,要漲得比牛市多,跌時,要跌得比熊市少。

若花了時間,學到的是廢物,還不如簡單持有大盤就好。

另外,除了多頭的誤導,隨機效應當然也是。

思考三:要投資多少時間,才能真的看到效益?

如果你只打算看看非凡頻道、翻翻萬寶週刊,就想增加投資收益,那還不如不花這個時間。

帶著親愛的另一半、子女,去郊外走走,吃吃美食,都正面的多。

但如果打算很認真的作好自己的投資,願意花時間、精力,往往遇到H125063網友所面臨的問題:

如同台灣投資人如何從這次金融風暴成長-健康看待「投資」所提,回歸投資的本質,就不容易在泡沫時貪婪,在現在這種時機中恐懼。

這也是價值投資者(巴菲特、富蘭克林坦伯頓...etc)這些人,所信奉的原則。

而財報分析,當然是能不能判斷價值>股票價格的重要依據。

但是唯一的依據嗎?

第一個面對的問題,你怎麼判斷數字是真實的呈現公司的狀況?

倒不一定是說公司都會作假帳,但光是折舊,就有好幾種不同的會計方法,一來你要清楚不同折舊提列的差異,二來你要知道公司用那一種,三來你要知道它是一直延用這一種,還是有改過?什麼時侯改的?改過幾次?為什麼改?

再來,你要對那個產業有基本的認識。

A公司負債比率是50%,到底是高還是低?

B公司毛利率20%,好還是不好?

...

凡此種種,不同產業都有不同的結構。除非你對那個產業有相當的認識,才能從財報數字,轉化成看法。要不然,永遠就是阿拉伯數字而已!

更不用說,整理分析財報,將花掉大量的時間成本。當你花了好幾天時間,整理出一堆資料,卻無法解讀時,就會覺得投資好難哦!

我以Morris兄的這篇為例:一超三強的DRAM市場競合,從一個美光(Micron)購入Inotera股權的發展,可以推演出這麼多的思考,你認為,一個完全不懂半導體產業的人,要花多少時間及經驗,才能累積這樣的功力?(以我的資質,大概要二十年。@.@)

到了這個境界,半導體產業公司的財報,就可以看出很多東西了。也才有機會找出潛在的投資機會。而有機會,都不一定等同報酬的實現,遑論看不看出門道的!

半導體學十年、航空船運散裝BDI十年、民生食品大宗物資批發量販零售通路再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那你到底還是不是非專業投資人呢?

回到本段的問題:要投資多少時間,才能看到效益?

我沒有答案,也不可能有答案,只是一個請大家思考的課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