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6

三分鐘就懂理財---年化報酬on the same ground

在理財活動中,大家常把「風險」、「報酬」掛在嘴邊。

但常講,不代表真的知道它們代表的意思,或者懂得用客觀的方法來衡量。

最常犯的錯,在於用梨子去比蘋果,以日幣當美金。

單位都不同,怎麼有客觀的評比呢?

##ReadMore##

還記得08年前各種基金大漲,狂賺900%的基金達人應聲出線,在媒體上大談投資心法。

900%如果包含本金,就是當初一百萬,現在有九百萬。當初一千萬,現在變成九千萬。

連動債盛行時,也常常看到保證40%獲利的保本型產品大賣。意思是你買一百萬,到時還你一百四十萬。你若加碼一億,最終可以拿回一億四千萬。

那麼,900%一定比40%好嗎?

40%肯定比當時定存利率的2.5%優嗎?

除非我們把數字拿到同一個條件下比較,否則永遠不會有客觀的答案。

首先要讓它們的「期間」要相同。

再來要使它們的「性質」相當。

大部份人對一年期定存利率都有基本且正確的概念。因此,期間應當採取「一年」;性質則是與定存相同的「複利」。

當所有工具的報酬(或風險)都平準到一年的期間,並以複利的方式計算,我們就初步得到一個公平客觀、且一致的基礎,來進行後續的比較選擇。

在這個標準下,900%的報酬如果是花40年得來的,就是5.65%

如果保證40%的保本連動債是十年期,相同標準下的報酬,就是3.42%

這個慣用的統一標準,稱為「年化報酬」(AR, Annualized Return)

 

(至於怎麼計算的,目前先暫略)

1 意見:

匿名提到...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