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7

愛曼牛(Emmanuelle)夢遊仙境—牛市旁的幻象與騙局(六)

最近這陣子,時常有人來問我,某些保證獲利的"基金"是否值得投資。也有不少"理財顧問",跟客戶保證15%的投資報酬。這些"保證獲利"的投資機會,有些從頭到尾就是騙局,有些則是主事人的無知,以為過去三五年的投資績效,是常態。以下列舉三個,我最近被問過的產品與作法:

  • 保證一年56%(月息4.6%)的博奕基金
  • "理財顧問"跟客戶保證一年15%的基金投資收益
  • 保證一年10%的醫療貼現基金

以一年56%的博奕基金來說,它的"故事"是投資拉斯維加斯起家,拿到澳門賭場執照的金沙集團。對投資人的訴求是:「你想當十賭九輸的賭客,還是想當十拿九穩的股東?」。

當初有人徵詢我對這樣的"基金"有何看法時,我請他一起思考的要點如下:

  • 要投資金沙集團,直接去紐約交易所(NYSE)買代號LVS(Las Vegas Sands Corp.)的股票就是了,為什麼要透過什麼協會或基金。
  • 保證56%的年化報酬,當然很吸引人,但要看是什麼人跟你作的保證。(當初鴻源集團沈長聲不也是掛保證
  • 56%的報酬,顯然是一個太過離譜的數字。如果真有這樣的好事,要是我,我就會自己賺,甚至去貸款來悶著頭賺,也不會敲鑼打鼓與人分享。(延伸閱讀: 複利的力量比原子彈大系列論報酬系列

這種不只掛保證,而且保證的獲利還明顯偏離合理範圍的投資,絕對是投資人要避而遠之的。(延申閱讀:蘋果日報爆料版

投資世界中,光怪陸離的事情太多,尤其越到多頭市場末期越多。要當個聰明的投資人,那就常看「投資理財九一一」囉。記得也介紹朋友一起來學習成長哦!(老王賣瓜ing)

從上面故事延申,我打算探討兩個主題:「保證」及「基金」。

金管會明訂基金不能保證報酬。但若把投資,擴大為所有非專業投資人資金停駐的工具,那麼,對獲利的保證,並非都是不法或不當。

定存,就是一個易懂的例子。

當台灣銀行牌告一年期定存利率是2.6%,就是台灣銀行保證你存一百萬,一年後可以拿回一百零二萬六千。這樣的保證,有沒有可能失效?當然有。金融市場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銀行會倒,保險公司會倒,國家公債有可能宣佈不付(俄羅斯1998年)。這是投資人要謹記在心。但因其發生機率很低,故跟風險更高的工具相比,其收益一定偏低。橫豎發生機會很低,但還是有可能,下表為巴賽爾(Basel)(註1)所定義的,銀行信用評等及預設倒閉機率的關係:

國內信評A以上銀行沒幾家,換言之,投資人普遍認定100%穩當的定存,宏觀一點來看,也有血本無歸的機會。(存保公司提供150萬/人的保障,是另一層面的保險機制,在此不合併討論)

當某種投資工具有任何形式的保證時,我們要問第一件事,是提供的保證。

提供保證者,有信用評等嗎?如果沒有,或者查不出發行者資訊,甚至只是"理財顧問"的個人保證。我認為投資人應該對它先打一個很大的折扣。

信用評等是我常用的第一關,但絕不是唯一的標準。信用評等是被評者花錢,請"獨立客觀公正"的信評公司,給予專業評鑑後,授與一個評等。看出這句話矛盾的地方了嗎?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次級房貸爆發,標準普爾(Standard Poor's)及慕迪(Moody's)被罵得很慘的原因。

除了信用評等,再來看看它的”故事”如何?以上述醫療貼現基金來說,它宣稱的獲利方式如下:(原件我丟掉了,只記得其大意)

美國醫療院所,跟政府健保單位、保險公司請領病人的醫療給付曠日廢時,因此,多半將其對請領單位的債權,貼現出來,以換取即時的現金流量。這個基金,就是專門收購這類的債權,其貼現的差額,就變成該基金投資人獲利的來源。由於,請領對象,若不是政府機構,就是信評A+以上的保險公司,故其風險極低。因此,該基金發行者,對投資人保證一年10%的收益。

當我聽到如此的故事時,思考的是:

  • 如果可以給最終投資人一年10%的報酬,加上發行公司利潤、經銷通路、業務員佣金,則原始貼現利率大概在15%~18%之間。
  • 如果我是醫療院所,這年化15~18%報酬,絕對是很大的獲利貢獻來源(或者嚴重侵蝕原本醫療業務的獲利)。應該不太願意拿出來給別人賺。
  • 以目前美國的利率水準來看,如果真的資金週轉有困難,這樣條件的債權設定擔保,再跟銀行借款融通,都肯定划算。
  • 對政府機構、信評A+以上保險公司的債權,跟15~18%的年化報酬,明顯不對價。

當然,這顯然是我個人的想法,我沒有真的去作進一步的調查。只不過這樣的故事無法打動我,加上說故事的人(發行公司)我沒聽過,也查不到完整的資訊(也許我孤陋寡聞)。因此,這類投資機會一律被我排除在外。

對於我的"膽小",有朋友送我一句話:富貴險中求。

我百分之百同意這句話。投資世界若不承擔風險,是不可能有獲利機會的。而風險越大,期待的報酬就要越大。對我來說,將錢放在定存,也是承擔風險的。但投資人要求的是"風險"與"報酬"的合理對價。

如果商品結構要投資人承擔特定股票價格變動的風險,但最多只給比定存多一點(或者更少)的利率,那當然不用考慮。(台灣這幾年熱賣的長年期連動債大部份是這類;其造成糾紛也多)

如果商品發行者說,投資人只承擔公債或定存的風險,但有股票般的期望報酬,那投資人就該合理懷疑這是否為一騙局,或者商品宣傳不實,沒有充份揭露全部的風險。

投資人要謹記在心的一件事,就是:

世界上沒有一個金融機構會為幫我們承擔投資風險

關於保證,如同沒有任何正牌的醫生會保證我們永遠健康長命百歲,我們只能仰賴其專業,來評估我們的健康狀況,並按診查結果,開立治療方式或處方。並讓我們了解其預期的治療效果與副作用。大部份對健康的影響,掌握在我們自己的生活飲食及運動習慣。

投資也是一樣。真正的理財顧問,是幫投資人分析診斷財務狀況,並依其對金融環境與工具,廣泛且專業的認知,為投資人提供合適的配置建議。那些不願花心思學習,花時間找尋(加考核)合格顧問的投資人,就像不願控制飲食,懶得運動又想減重的人,很容易就會被"神奇減肥藥"吸引,其結果大部份就是減重不成又戕害自己的健康。所謂"保證"特定不合理報酬,就是用來等待妄想簡單致富、莫名好康機會將從天而降的投資人。(不過不作功課的投資人,也不知該報酬合不合理就是了)

以上為關於「保證」的探討,另一主題「基金」,將另文詳述。

 

 

補充:

(關於美國醫療債權的真實情況,可以參考今週刊第571期,P.186,標題:醫院、銀行連手坑殺病患/美掀起醫債風暴)

 

註1:

Basel為G10國家央行及金融監理單位共同組成的委員會,其成立旨在對會員國之金融監理及風險管理進行規範,世界上眾多非會員國家亦依其頒佈的準則進行金融監理。我國亦同。

2 意見:

匿名提到... 提到...

分析的非常好,也很用心,繼續加油!
CHEN

投資理財911 : 提到...

謝謝鼓勵,歡迎有空就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