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4/14

二次海嘯在那裏?

2004年,我第一次去印度時,正好發生了南亞大海嘯。

這次出發前,最後一次看到的外電,是GM準備破產了。

之前市場傳說已久的二次金融海嘯,山雨欲來。

##ReadMore##

在我停留印度12天的時間中,幾乎完全與外界斷絕,沒internet access。同行的一些朋友,在空閒時聊到這次風暴時,幾乎都把箭頭直指邪惡的美帝,然後作出美國已經踏上強國衰退的單行道。

一位說美公債賣不出去,最後一期流標了(有這則新聞嗎?)

一位說中國央行周小川呼籲要發展非美元結算貨幣

一位旁徵博引,說明他在美居所附近的教堂,接連倒閉,足證老美道德淪喪,強國末路近了!*(註)

一位認為中國的家電下鄉,造就了台股這陣子強力的漲勢,可見中國的實力。

最後,就差沒有大家起立鼓掌通過:美元將因狂印鈔票終將大貶與衰敗的結論。

在這樣令人神清氣爽的香格里拉,我不想陷入無止盡的爭辯,只輕輕幫忙下了一個結論:

那我們回去都把美金全部換成人民幣好了!

反應大家可以猜到了嗎?

 

註:*所以他是有美國藉的

他大概沒聽過megachurch

------------以上又離題的分隔線---------------

回國一看,全球盤勢的強度真是跌破很多人的眼鏡。

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籌碼太乾淨。

但導火線是FED領頭的各國央行策略,得到效果。

這次衰退的幅度及時程,一定會比大家想的小很多。所謂百年最大海嘯,再過三五年就會變成一個笑話。

原本景氣循環也是人類樂觀->悲觀->樂觀的過程,如同金融市場,當然也伴隨著過度樂觀及悲觀,只不過經濟面的決策不若市場買賣便利,故偏離本質的程度,不及後者的劇烈與快速。

人類歷史以來的資產風暴,標的也許不同,程度或許有異,但就是群體意識過度樂觀高估某項資產而來。從十七世紀鬱金香風暴、八零年代台灣房地產泡沫、到這次的美英地產,本質是一樣的。

其中只有極少數會衝擊到金融產業,造成通貨流動的停滯,本來的經濟衰退,就會演變成蕭條。

後者的典型,就是1929年的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羅索克洛主演的最後一擊(Cinderella Man) ,就是發生在那個年代。

當時,在城市這邊,失業率高漲,窮到沒東西吃,很多人繳不起水電。但在農村這端,穀物豬牛卻是生產過剩。因為大家認為現金(與黃金)最有價值,能不花就不花,也因為沒有存款保險,所有人把錢都領出來放床底下,銀行體質再好,也禁不起大家同時把錢提光。當時美國本土就倒了八千多家銀行。

這次的發展有點類似,先是英美的房地產泡沫反轉,引發變現需求,直到前財長Paulson放手讓雷曼倒,爆發全市場對金融機關的信心危機,深化大家把錢領回家放的動機,全球金融體系就面臨崩解的邊緣。

現在回想央行/國家的政策:

  • 無限制(或2-3倍)提高存款保險額度
  • 激進的降息(如FED一次砍四碼)
  • 央行層級直接涉入商業本票市場
  • 以政府的信用出面為商業銀行提供不倒閉保證(英國)
  • 發放消費券

無一不是用盡各種方法,在化解崩潰危機,並將通貨擠回正常商業活動中。

很多人只片面看到美國狂印鈔票的訊息,就下了美元註定貶值的結論,有跳躍思考的,更直接下了美元遲早完蛋的結論。

貨幣供給來自貨幣基數及乘數。

實體鈔票是基數。

乘數就是有放貸或融通的機制。傳統上是商業銀行。

1929年時,沒有FED,沒有統一協調的利率政策,只有自由市場競爭。過多的銀行,代表過多的乘數效果,埋下股市泡沫的因。

泡沫後,錯誤的政策導致通貨緊縮,引發金融體系的瞬間崩解,造成了真正的百年大蕭條。

後來,美國才有現在存保FDIC、聯準會FED等機制。因為他們找到病因,所以有了藥方。

這次,乘數效果來自證券化產品、對沖基金、MBS、ABS...等等新興的影子金融/銀行(shadow banking, shadow financing)。

次貸不過是引信,但不小心炸到雷曼這種指標投資銀行,引發市場信心瓦解,這部份的乘數作用等於被秒殺。因為全球絕大部份的金融機構都涉入其中,又沒有人有能力切出防火牆(這才是這次危機的重點),所以為避免全體瓦解,才有以上罕見的邀進措施。

這些短期止血的政策,沒有一項是為了經濟復甦而定的。目標清楚而確定:

  • 防止金融體系瓦解
  • 提供貨幣流通的誘因

其中消費券這項頗有笑點,我們把它當成景氣刺激的方式,主計部門還能提供其對GDP成長貢獻數字,可謂神之又神,眾妙之門。

如果了解這次危機的整個脈絡,就會發現除了放手讓雷曼倒那次,美國執政當局的頭腦是很清楚的,在市場信心全失時,什麼都作的出來:

為了避免金融體系崩解,當然什麼事都值得作。

等市況穩一點了,信心好一點,救三大先改成政府保障其上遊廠商對它們的債權(若出貨後三大倒了,貨款由政府買單),這樣不止為三大倒閉牽連的整體工業崩解,劃了一道防火牆,也接間對三大施壓。

現在是準備讓它倒,股市照漲,你說美政府可不可不救?公司派及工會可不可再拿翹?

若認為印鈔會造成美元大貶,就是不了解這次的狀況。當乘數工具大量失效時,短期內怎麼增加基數都不會有大問題。

等市況一穩,一手升息,一手抛公債,就逆轉勝了。

如果有人懷疑到時美公債沒人要,可以問一下過去半年看空美金被軋到吱吱叫的人就知道了。

至於因為緊急救市而被迫入股民營銀行保險公司,大大違反美英自由市場旗鑑形象,而被很多人唱衰自由經濟體制末路將近,我個人倒是不這麼看的。

正如同成立FED來統籌市場的通貨調節,並沒有傷害金融業的自由競爭,現在也許被迫吃下一些股份,但比起找時機抛掉這些持分,尋找設立新的金融監管方法,以避免影子金融再次肇禍,才是重要且困難的工作。等體制建立,將官股變成民股不過是舉手之勞。

從短期的無所不用其極,到中期的針對不良資產解套的各種論述,到我出國前柏南克開始針對未來金融監管更新(特別針對影子金融的部份)發言,可以看到他們是很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與先後順序,也顯示他們強大不是沒有原因的。

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當然是困難的任務。

所以人類有種傾向,會把災難或不幸,歸責在別人身上。這樣不只道德正確,又輕鬆許多。

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就以這次連動債"受害人"為例,將責任一股腦推給邪惡美帝投資銀行,不只順乎潮流,更避免面對自己當初的無知及愚蠢。

這麼說並不是說我很聰明,我也曾幹過許多蠢到爆的白爛事。只不過,面對及記取,才是成長的開始。

除非你的工作是上談話節目打嘴泡賺鐘點,若要保護好個人資產,光唱衰美帝是沒用的。

8 意見:

kali提到... 提到...

1)二次海嘯!!
嗯 有人說是 信用卡 或保險公司等 下半年或會爆
然後 有美元將第三波升值的說法 (劉軍洛??)
版主看法為何?

2)"等市況一穩,一手升息,一手抛公債,就逆轉勝了"
就這點 請教版主 若手上有美國公債 較佳的出脫時間 應等候什麼明確訊息? FED 印鈔票 想壓低利率 但壓不下來 why?

3)非常認同版主的觀點 部洛格文章 讓我收穫頗多 謝謝

kali提到... 提到...

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
包括修改會計制度~~冏

投資理財911 : 提到...

1.無論是信用卡,商用不動產,個人信貸...都不會造成金融體系的整體崩解風險,所以不會是海嘯
再加上全世界的人都有心理準備,所以對市場的衝擊就會有限,類似前陣子GM要破產,美股還可以連漲四天的情況
2.手上有美公債要不要出,我會看當初持有的動機
若是已退休的人,就留著
若是用來配置美元部位及年輕人的話,我會轉成持有美國指數
"壓利率壓不下來?"是什麼利率壓不下來?
T-bond現在YTM只剩3.6是1970來低點
以FED的角度,它應該是希望把錢從美債中趕出去,而不是吸引大家來買

kali提到... 提到...

謝謝版主回覆
那我就請親友(退休人士)留著公債部分囉
關於利率 我是指十年公債殖利率
FED 買公債 不是想壓低殖利率? 進而壓低整個市場利率 如房貸利率? 其實關於這部分我還不是很了解 版主若有空 可多解釋這部分嗎?感謝

匿名提到... 提到...

1.
FED 印鈔票 買政府發行的公債, 讓政府手上有錢能去灑, 去救市. 應該不是為了要壓公債殖利率.

2.
公債殖利率會變低, 可能是因為錢沒有比較好的去處, 爭相停泊至債券上, 導致債券價格拉高. 也可能是預期未來的債券利率會持續維持0利率左右, 所以在次級市場上持有較有利的債券, 把債券價格拉升. 不過債券價格的影響因子太多, 很難釐清.

PS.
對於FED印鈔票買債券我還是有點迷惘.怎麼說這種手段還是有點陰, 不太好吧?
FED與央行給人的印象好像左右手的關系, 今天左手把錢從口袋拿出來說我跟你買右手的債券, 透過這樣的虛晃一招, 錢就多出來了, 像變魔術一樣. 或許美國人可以自己催眠說這些錢有債券當擔保, 可以相信的!!~但本質上仍是變魔術, 憑空讓錢跑出來, 不是嗎?

當然我懂911的意思, 911的意思是說, 這些多出來的錢, 剛好與貨幣乘數下降相抵消, 所以並不是那麼邪惡的通膨. 不過左想又想, 我個人還是不喜歡這種手段.就像我們在買股票, 應該買些比較正派經營的公司, 而不是買那些愛玩財務手法的公司.對吧?

jameslai001 提到...

"若認為印鈔會造成美元大貶,就是不了解這次的狀況。當乘數工具大量失效時,短期內怎麼增加基數都不會有大問題。 等市況一穩,一手升息,一手抛公債,就逆轉勝了。"

Brilliant! Thanks!

投資理財911 : 提到...

回1.沒錯,目的就是為了增加通貨供給
回2.沒錯,這波風暴最危急時,全球市場用錢去證明美國公債是大家認定最安全的資金去處,至於嘴巴上要怎麼講,都無關緊要
回PS.公開讓你知道的,就不算陰
"公開市場操作"本來就是央行的手段,每本貨幣銀行學教科書中一定有,印鈔票買公債,賣公債收鈔票,是所有央行一直都在作的工作(公債其實是財政部發的,但央行拿來調節市場流通的通貨)
鈔票本來就是魔術變出來的,只是幸巴威印,跟山姆大叔印效果差很多,過去十年把儲備黃金拿出來賣最多的,是歐盟
鈔票現在代表的意義,可以寫N篇論文,但簡單的講,今天如果溫家寶宣佈說要拿100兆人民幣來台灣採購家電及電子設備,但條件是用人民幣付貨款,你是廠商你要不要收?
用這個角度想,可以大略理解為什麼中國持有滿手的美國公債,卻一直叫山姆大叔的信用有問題,要跟歐盟及新興市場國家想辦法弄一個非美國際結算貨幣,這個想法歐盟想很久了,為什麼作不到?(作不好)用這個角度去思考吧

kali提到... 提到...

謝謝回覆
此外 我自己很認同板大說的
人民幣取代美國 中國經濟取代美國
目前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有些不解
為何這波新興市場漲最兇?
成熟國家反而溫吞
真的看不懂 這些資金的想法?? XD~~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