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10

三分鐘就懂理財—經濟單元的獲利原理(5)—稅金 Tax

企業可以用任何手段去縮減成本費用,至於會不會降低商品或服務的品質,進而影響消費意願,則交由消費者去決定。

除非,它違反法令。

政府有勞工部門防止企業不法剝削員工。

##ReadMore##

商檢及衛生部門監督商品是否符合基本品質要求或者危害消費者健康。

商務或公平會則管理破壞自由競爭的壟斷或不當聯合行為。

環保單位在企業商業活動中對環境的影響加以控管。

司法部門在企業違法侵權時,給予裁處。

除此之外,政府造橋鋪路蓋機場建港口,提供包括企業在內的整體社會得以發展的基礎建設。

以上皆是政府的貢獻,而其貢獻的對價就是稅金。

我們在經濟單元的獲利原理(1)—淨利Profit中的那個圖,就要略為修正成為下圖:

經濟單元的收入,要扣除成本費用、及,才是它的淨利(淨貢獻)

關於經濟單元的獲利,至此花了五篇來談,看似與個人理財無關,但其實是往後文章的基礎。

------------以下是提外話的分隔線------------

最後,我要談一下與個人理財無關,但與現代自由市場經濟有關的重要觀念。

儘管大部份人口頭上同意企業應該儘其所能的獲取利潤,但也有不少人內心是反商的。

也就是當企業賺取大額利潤時,非但我們不會佩服或者稱讚它們的貢獻,反倒會認為其利潤八成來自黑心商品、剝削勞工、破壞環境公共財轉換成私有財...之類的。

當然,以追求利潤為最高目標的資本主義,純然站在資本家的角度,上述的作法都是提高利潤的誘因。所以要有公部門適當的貢獻參與,政府才有資格抽稅。

而政府功能應彰顯於制定最基本的商品品質、勞工作業環境要求,並在企業違法時,給予遠高於違法所得利益的懲罰,以期減少企業不當獲利的誘因。

絕不是去限制價格,減少自由競爭,甚至自己跳下來經營企業

若一個政府自己經營食品廠,又有衛生管理部門,如果食品中有不當添加物,試問政府要站在那一邊?

現在中國屢見黑心產品,勞工、環保問題叢生的根本原因,很大部份根植於如上的利益衝突。

對西方資本主義評批不斷,自許要找出另一個新的更好的經濟運作型態,於是只學一半,卻把資本主義可能的最壞的部份照單全收,這是包括中國在內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問題。

有經營過事業的人都知道,要增加銷貨提高售價,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

但如果是政府特許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就另當別論,新興市場國家就很喜歡利用反商情結,擴大政府在市場的管制力量,再輸出特定利益給財團,最終的結果就是犠牲了消費者。

不用找其它的例子,看看台灣百富中,有多少是因為政商關係(不管是自己還是上一代),取得特許行業執照才成就的呢?

給點提示:以前的特許行業有紡織、石化、水泥、汽車、金融保險銀行信合社、及媒體。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