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8

三分鐘就懂理財—經濟單元的獲利原理(3)—增加收入Increase the Income

儘管身處資本主義社會,身為股票投資人的我們,自然希望所持有的公司,收入越高越好。但看到上一篇文章的結論:

「企業的利潤越大,代表對社會的貢獻的越多」

相信不少人心中還是會覺得怪怪的。

##ReadMore##

 

任何企業無不希望能將商品售價儘可能提高。但對消費者的"感覺"來說,好像只有"奸商"才會想辦法把東西賣貴。

之所以用了"感覺"兩個字,是因為企業能賣多少價格,其實是消費者決定的,企業並無法強迫消費者掏錢出來購買。

記得我們的前提是"自由競爭的市場",如果某個商品真有暴利,自然會有前仆後繼的競爭者,一同搶食商機,藍海遲早殺成紅海,售價自然會被壓到只有合理利潤的程度。

此時,企業如果想再進一步提高價格,就必須讓商品更好更棒,或者加入其它附加價值。

而成功提高的價差,就代表消費者肯定商品的改良,或增加的附加價值。也就是每一次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都是一次次的信任投票。

舉一個例子:

可樂在大賣場買一整箱,平均大概一瓶可以便宜到十元以下,但放在你家隔壁的便利商店,一模一樣的品項,一瓶可以賣到20元。

你說便利商店是奸商?是公然搶劫?

但若你臨時就很想喝一瓶冰涼的可樂,或者出遊在外時,會為了省十元,去20分鐘車程外的大賣場,買一瓶十元的可樂嗎?

多半就是多花了十元,馬上享受透心涼的可樂。那多付的十元,就是便利商店幫你省下20分鐘時間的貢獻,而你用新台幣肯定了這項事實。

便利商店勢必付出不斐店租、物流、倉管等成本,才能提供消費者方便又即時的享用到幾百種品項的貨品。姑且不論背後到底有多少成本費用,但你肯多花十元去買那瓶可樂,就是投下超商多收十元的贊成票了!

不然會是什麼原因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