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寫文章時,都算頗認真的構思,結果前陣子轉貼笑話就破了最高點閱人數。證明寫BLOG不能太認真,哈哈!
---------------------------------------------------------------------------------------------------
大概去年底時,一位保險業的朋友請我吃飯。
因為當時他們公司的投資部門顧問,大力推薦中國市場,所以他問我怎麼看。
##ReadMore##
我反問,看好的理由是什麼?
答案就是現在的主流看法:(大意如下)
金融海嘯證明已開發國家玩火自焚,以中國為首的金磚,要帶領新興市場另創新局。
要成為21世紀的成功投資人,就一定要積極參與中國的成長。
我的想法一直沒變,就是歐美經濟趴下,但中國(或金磚)自己站起來的邏輯是不通的。(至少到目前為止的地球經濟生態來看)
理由其實很簡單也很清楚,美加合計佔全球GDP三成多,傳統歐洲二成三,日本一成三。
傳統認定的已開發區域,總計佔了六成六。
中國佔全球GDP為6%。
歐美倒下,金磚自己站起來,除非靠自己的內需。
問題是風暴之前,中國有一半GDP是靠出口,風暴來了,突然可以像開電燈一樣,按鈕一按,全部轉內需?
-------------------------------------------------------------------------------------------------------
看好中國立論的另一個假設是,美國債務失衡,二次海嘯在即,過去英美主導的金融制序將會崩解,只有金磚或可依靠。
如果真的目前的金融體系崩解,二次海嘯來臨,歐美失業率大增,消費不起。
這時,中國人民將更加勇於消費,比沒有海嘯時多花兩倍的家計支出,以撐起過去出口歐美的那部份?
甚至消費到在歐美日全倒下時,還能獨自撐起全球的經濟?
若非如此,何來世界經濟要靠中國來救的想法?
這是用總經宏觀的角度來思考。
------------------------------------------------------------------------------------------------------
反饋給我的反證是:
「你看安麗團來台一出手都是幾十萬、幾百萬,怎麼可以看輕中國的實力?」
「我朋友在大陸開公司,本來專作出口,現在轉內地,單量不減反增,足見內需市場已經成熟了!」
....
這是用個案在談。
要談個案的話,我一個朋友理工畢業,當他同學都在放無薪假苦哈哈時,他幫忙於家中傳統市場的攤位,繼續為全家帶進可觀的現金流,透天厝一間接一間增加。
你能因為這樣,下了台灣經濟很好的結論嗎?
從04年至今,我去印度五趟,當然眼見了它的發展。地圖上的紅線,是我每年必經的路程。
地圖上看起來很短,但這段根本談不上"橫(縱)貫"印度的路途,往往得耗去14至18小時,最長的一次記錄是22小時。
04那年,還有三分之二是柏油極薄近乎石子路,今年則全程柏油,甚至離開德里的前2小時,有接近我們標準的高速公路,雖然還是會有牛車、行人與車爭道。
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如果全力推動公共建設,試想建一條南北縱貫的現代水準高速公路,將用掉多少物料?創造多少工作機會?就算它們高速公路也只用三分的鋼筋,@@:
現在,當然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歐美往下走,中印俄巴為首的新興市場往上。但不過是一種可能,需要時間去發酵及驗證。
這類趨勢,要比一個景氣循環還要大的多,少說得花三五個十年,還不見得成功。
歐盟從概念、整合,到歐元取代馬克、法郎.....你說花了多久?到現在,歐元佔國際清算貨幣的百分比又是多少?
------------------------------------------------------------------------------------------------------------------------------------
那麼,中印金磚到底可不可投資?
當然可以!
如果我是作貿易的,一定把總部搬到中國。
如果我是搞房地產的,現在開始一定把重心放在中國的二線城市。
但是決不是把非投資專業的部位,一股腦從已開發國家移到中國(或任何新興市場)。
而這卻是過去三個月以來,我在財富管理業務第一線,所觀察到的現象。
到底中國基金有多熱,隨手去翻一下最近幾期的商周廣告即可。
跟理專閒聊時,也都證實他們最近只能靠中國基金來維持業績。
銷售的話術不外就是第一段那樣。
------------------------------------------------------------------------------------------------------------------------------------
中國是一個booming的市場.....YES
它的潛在成長動能,遠大於已開發國家......YES
但對一個非專業投資人來說,投資工具受限於無法全面代表中國經濟體的年輕資本市場。換一種說法,中國的股市對應它整個經濟體,還只是淺碟市場。資金VS標的是不健康的對稱。漲跌,都會很凶猛且極易偏離基本面。更不用說,它背後的經濟體,只佔了全人類經濟活動的6%。
以投資的角度,把大部份資金分配在這裏,適合嗎?
這跟07年去追拉美能源基金的心態,有什麼區別?
當時去買的資金,現在剩多少?
不過,所謂「市場上沒有專家,只有贏家及輸家。」
過去三個月重壓中國基金的人,應該是笑的閤不攏嘴,都算是大贏家。
中國股市是漲最猛的市場之一,這算代表金磚要打死美國的證明?
投資人忘了它是從多少跌下來的啊!不過投資人到底有多健忘,有心的人回頭翻一下三個月前的報紙即可知。
但以報酬率論英雄,只要能賺錢即可,邏輯不通又何如?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佈局中國的部位,何時要出場?」
Jim Rogers的答案是,他準備放五十年。而他前陣子說黃金上看三千。
3 意見:
yes,如果照統技數據來看...中國第一季出口衰退近兩成,國內消費在政府出盡手段下成長約15%(遠遜於去年超過20%的成長),儲蓄率yoy超過3成!!
消費的引導--實現~比說得難太多了!
中國一堆產能過剩的產業,每年都說要淘汰,但哪年做到?每家地方工廠繳的稅、養的民工,中央說砍~~地方那肯?
我承認中國有資格轉成內需大國,或是產業升級.....但那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一觸既及、一夜翻身!
不斷的泡沫和破滅是國家/經濟體興起的路徑.....中國、印度、巴西也會是.....這是必要之惡(可以參考【歷史上的投機事業】一書)也投機者的機會!
但洗泡沫澡...記得風險報酬的計算
Majicute大,歡迎來坐啊
明董暫收攤才有空來這裏逛啊?哈哈
你提到的儲蓄率是重點,如果有蕭條或風暴,社福健保體系較不完整的地區,要脫離deflation當然是難於有健全社保的國家,遑論反其道更加勇於消費
這是中國儲蓄率大增的主因
叫"大"...不敢當!!
您的文章可是經過Morris背書的!! 受益良多喔!!
張貼留言